四五歲的孩子可以做些什么?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為了和媽媽的“約定”,每天疊衣服、曬衣服、刷澡盆、喂狗狗,有時還給爸爸做晚飯……這個日本福岡的女孩叫阿花,媽媽得了癌癥。阿花4歲,媽媽就教她做菜。一年后,媽媽走了,5歲的阿花學會做所有便當。對她來說,每天早上做味噌湯是跟媽媽的約定。
一個五歲的孩子,一個沒娘的孩子,要想茁壯頑強地活下去,就一定要擁有獨立的生存能力;而這,正是阿花媽媽的培養(yǎng)目標;疾‘斨,阿花的媽媽考慮得最多的就是教孩子什么最重要?最終她作出了自己的決定:我要教會你做家務(wù),學習可以排在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只要阿花力所能及的事我都讓她自己來,我希望女兒一個人也能頑強茁壯地活下去。于是四歲生日的時候,阿花得到的生日禮物是一條圍裙。阿花5歲的時候,媽媽離開了,而阿花學會了做所有的便當。有了這樣的能力,將來即使爸爸不在身邊,阿花同樣能夠堅強地生活下去。
更重要的是,媽媽的教育,除了讓阿花練就了生存的本領(lǐng),更讓阿花擁了樂觀堅強的態(tài)度,雖然有時候覺得好難啊,但車到山前必有路,阿花已經(jīng)不哭了。有了這樣的態(tài)度,人生還有什么難關(guān)過不去呢?
普天之下,最愛孩子的人就是媽媽了;當?shù)弥约簩痪糜谌耸罆r,媽媽的痛苦可想而知,為了最大程度地將自己的愛留給孩子,每個媽媽都會盡力而為。有的媽媽,在病中苦苦支撐,為孩子織下大量的毛衣毛褲;有的媽媽,請別人幫忙,錄下自己對孩子不同年齡時的生日祝福;有的媽媽,沒命地工作,努力為孩子多賺一些金錢……
在媽媽留給孩子的遺產(chǎn)中,我們看到了滿滿的母愛。但母愛與母愛相比,卻會有高下之別,相對于一味的付出,讓孩子自立無疑是更高水準的母愛。但遺憾的是,在我國,不讓孩子做家務(wù),往往成了媽媽表達母愛的一種方式。許多孩子從小到大,別說買菜做飯涮鍋洗碗,就連自己的襪子也不曾洗過一雙。如此一來,長大的孩子雖說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卻可能連起碼的自理能力也沒有。而自理能力的欠缺,無疑限制了孩子的進一步發(fā)展。
看日本媽媽如何教孩子自立
【孩子自立】從幫助孩子的父母轉(zhuǎn)變?yōu)橹С趾⒆拥母改?/p>
做出了自己想要的城堡,麻美的母親看起來很得意,然而關(guān)鍵人物麻美在中途放棄了堆城堡。堆好的漂亮城堡與其說是麻美的,不如說是媽媽的。這位母親其實完全沒有打算奪走麻美的干勁,只是為了讓孩子做出漂亮的城堡而盡全力幫她,但結(jié)果孩子反而喪失了干勁,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這位母親認為麻美是一個我要是不幫她她就做不好的孩子。實際上這是我們做父母的過于疼愛孩子而造成的一個很大的誤解。做父母的很容易把孩子一直當作昨天那個不會的小孩,進行積極地保護,認為干涉等于幫助。但是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驚人的。他們昨天還不會的事情,今天可能就會了。父母認為做起來太魯莽的事情他們也會一往無前地去挑戰(zhàn),將自己會的范圍不斷擴大。
如果父母不論到何時都把兒女當作不會的孩子來對待,一個勁兒地幫他,結(jié)果會怎樣呢?受到父母保護的孩子,也許就一直不會,不去挑戰(zhàn)不會做的事情了。自己會能力得不到施展,孩子就無法自立,就會一直依附于別人而生存。為了幫助孩子自立,父母要結(jié)合孩子的成長狀況,從積極保護、干涉的角色轉(zhuǎn)變?yōu)樵谝慌宰⒁曋⒆、支持孩子的角色,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到了1歲半左右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出什么都想自己做的傾向。那就是父母應(yīng)轉(zhuǎn)變成支持角色的信號。孩子想做的事情就盡可能放手讓孩子去做,從而培養(yǎng)孩子會的能力。不要指使孩子,告訴他們應(yīng)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你應(yīng)該靜靜地注視著孩子,讓他們盡情地去體驗成功和失敗。對父母來說,重要的是看法的轉(zhuǎn)變。要從眼里只看到孩子不會的地方轉(zhuǎn)換為認可孩子會的地方。這樣一來,等待孩子成長就會變得比以前更輕松。讓我們把歪歪扭扭的沙子城堡也看成是孩子會的能力的結(jié)晶吧!
【孩子自立】“注意到”是訓練的第一步
這位母親不斷命令自己不能幫他,不能命令他,但還是沒有抑制住涌上來的幫助孩子的想法,然后就郁悶了。腦子里明明知道成為支持角色的重要性,卻總是無法落實到行動上。繼而只好責備自己。不過,腦子里想到的東西未必立刻就能實行。明知道卻沒法做的情況是常有的。這時候請不要責備自己。轉(zhuǎn)換一下看法,把事情當作還有另一個選擇項接受下來。也就是說,不是不能多管閑事,而是不多管閑事也可以。
這個例子中小強的母親注意到了與其幫孩子令其厭煩,不如在一旁注視著更好。雖然她注意到了這一點,可還是不小心多說了一句話。不過沒關(guān)系,注意到了就好。注意到是訓練的第一步。只要注意到了,就能考慮今后該怎么做才好了。不過,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父母明明是想只默默支持孩子的,可最終還是去幫了呢?這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做作業(yè)會被老師罵,怪可憐的,或是學習跟不上可不得了等。他們是為了孩子才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