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以及有智慧的引導,是家長贏得孩子信任的方式;有效的溝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信任感就不會有融洽的親子關系。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有因就會有果。對待孩子絕不能敷衍,要相信自己種什么根才會結什么果,以身作則是打動孩子的前提。
第四,親子間關系在生活中產(chǎn)生隔閡
你有多久沒有擁抱過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有多久沒有擁抱過父母了?親子間的和諧關系首先源自于肢體上的相處。父母子女間,隨時的一個擁抱彰顯出彼此無間的親密與相互給予的力量。也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擁抱,在含蓄的中國人面前,如果沒有成為一種習慣或者中間一不留神斷了檔,想要再次擁抱估計就需要有一定的觸因或者一方的勇氣。這就是無形中的隔閡,于家長來講,明明很愛孩子,卻隨著他們的成長總是不自覺去放大其缺點;在身邊就會不自覺的嘮叨與叱責,又在夜半的時候柔情滿懷或歉意滿滿。
你有多久沒有踏踏實實的打心底兒中認可過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有多久沒有眉飛色舞的講過自己的生活學習與朋友給父母了?親子間的和諧關系還源自于內(nèi)心的感受。孩子不管做了什么,他心中都能夠篤定父母穩(wěn)穩(wěn)的站在自己的背后;而不是父母雖然站在自己的背后自己心情卻惴惴不安。父母不管對孩子施展怎樣的教育,都能夠確定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而這一切都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積累,絕不會一蹴而就。
親子間的和諧與孩子成長到多大沒有直接的證明,但是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親子關系要么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勉強著持續(xù),要么彌足深厚、情深意濃的堅定著存在。是此還是彼,取決于家庭中的每個成員。
今天看到一段話讓我感觸很深:母子間的感情應該是綿長而飽滿的,但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必須遞減。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母愛的第一個人物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母子一場,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緣分,深情只在這漸行漸遠中才趨于真實。
母子間如此,親子間同樣如此。在漸行漸遠中彼此獨立又交織,親密感與完全的信任在家庭成員間纏繞,即便遠隔天涯海角,心也在彼此相牽相伴。愿我們都擁有這世界最美好的親子情感,一生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