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思維的同時,也要親力親為,培養(yǎng)孩子富于創(chuàng)造性、知識結構合理和容納性強的思維方式。
用知識和經驗澆灌孩子的同時,隔代父母要注意擯棄不良的舊習慣,不要盲目迷信經驗,要善于聽取年輕人的意見,通過書籍、電視節(jié)目和相關培訓自覺更新觀念,在教育手法和理念上緊跟時代步伐。
查漏: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年輕父母的責任缺失,使親子間關系淡漠,并演變?yōu)?ldquo;親子隔閡”。
補缺: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即使工作再忙,父母回到家里也要多陪伴孩子,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學校的情況,和孩子交流想法。這樣才能增強與孩子的互動,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老人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可以協(xié)助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導作用。要為親子間的交流創(chuàng)造機會,重視“父母之愛”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作用。推薦閱讀:和老人一起科學育兒
查漏:老年人體力有限,出于對安全的考慮,會對孩子的活動范圍和內容過多限制,不利于孩子健康體魄的形成,孩子也會因此減少與人溝通的機會,而隔代父母步入晚年后的抑郁、憂愁、焦慮等負面心理傾向,還會對孩子的個性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補缺:在隔代父母體力不足的家庭中,年輕父母要特別注意補充給孩子的戶外活動。周末或假期要多帶孩子出門,或報名各類培訓班,給孩子提供體育鍛煉和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
不方便出門的隔代父母可以邀請其他有孩子的家庭來做客,年輕父母也要多帶孩子去朋友、親戚家做客,讓孩子學會與人交際溝通。年輕父母要多用自己的活力來感染老人和孩子,老人也應調整自我心態(tài),努力在孩子面前展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健康情緒。
查漏:由于年齡和文化程度的差距,年輕父母和老人間容易就孩子的教育方式產生分歧,父母一個要求,祖輩一個說法,常使孩子無所適從,甚至成為小“兩面派”。
補缺:兩代父母要注意協(xié)調關系,有分歧私下解決,不要給孩子造成家庭不和睦的印象。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積極溝通協(xié)商,解決矛盾糾紛,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原則問題上達成共識,協(xié)調出給孩子的共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