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書有言:“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間,不可以簡。簡,則慈不接;狎,則怠慢生焉!币馑际钦f:親子之間,不能冷漠,否則父母不慈愛,子女也不孝順;但也不能過于親密,父母要保持一定權(quán)威,不然子女就會怠慢父母的教訓(xùn)。
看到可愛的孩子,哪個父母不想把所有的愛與微笑都奉獻給他呢?不管怎樣疼愛都嫌不夠,怎么可能舉起手來打孩子呢?但是,家長在孩子面前如果沒有及時樹立權(quán)威,以后就會有諸多后患。所以,現(xiàn)在要做到——
對幼小的孩子該冷漠時就冷漠
一天,正在吃午餐的時候,三歲的豆豆忽然對爸爸說:“老東西,快給我老人家捶捶背!”他話音稚,偏偏又裝出一副嚴肅的神情,全家人都禁不住笑了。豆豆更得意了,從此三天兩頭說這句話,而且慢慢又從別處學(xué)來不少罵人的話。直到有一天,媽媽帶他到鄰居家做客,他張口就罵媽媽,媽媽這才覺得太丟面子,沉下臉來教訓(xùn)他?啥苟箙s覺得很委屈,小聲地罵個不停。
俗話說:三歲打娘,娘發(fā)笑;二十歲打娘,娘上吊。雖然小孩子罵人多半是為了好玩,聽上去往往只是有趣而無惡意,但也要適時勸阻。當然不是說劈頭蓋臉罵他一頓,因為孩子剛開始是不知道罵人是不好的,罵了他反而讓他覺得罵人原來這么惹父母注意,以后倒可以經(jīng)常用用。所以,這時最好的辦法是不理他,小孩子反會很快忘記罵人的話。
對稍大的孩子該板臉時就板臉
五歲的兵兵從幼兒園回來,渾身上下都是灰土和泥巴,媽媽說:“先換下衣服,再坐下來吃水果。”“我偏不!”兵兵說著,一屁股坐到沙發(fā)上。媽媽不緊不慢地說:“媽媽花了很大工夫才打掃干凈沙發(fā),現(xiàn)在你弄臟了,罰你今天不吃晚飯!钡搅顺酝盹埖臅r間,媽媽和爸爸坐下來吃,不理兵兵,兵兵哭了。媽媽說:“兵兵,你答應(yīng)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可以吃晚飯!焙髞恚硎驹敢鉂惨粋星期的花。
四五歲的孩子,已經(jīng)聽得懂父母講的道理,也能夠初步預(yù)料自己行為的結(jié)果了。這個時候,有的孩子就專門看自己犯了錯誤父母會怎么做。對付這樣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令不出則已,出必行”。說不準坐沙發(fā)就不能坐,說不準吃晚飯就不能吃。當然,有時父母不免有些過火,但是如果話已出口,就要解釋清楚撤回命令的理由,不然就一定要讓孩子服從命令。
對犯大錯的孩子該出手時就出手!
幼兒教育家陳鶴琴的獨生子一鳴小的時候偷糖吃,剛好被陳鶴琴抓住。一鳴趕緊把嘴里的糖吐掉。陳鶴琴心想:他既知害怕,此事就算了?苫氐綍,陳鶴琴卻越想越覺不對勁:偷竊是很嚴重的錯誤,不嚴懲何以讓一鳴牢記呢?想來想去,他還是把一鳴叫到書房打了一頓。
如果一個孩子在第一次試探著把小手伸向火爐時就被熊熊的火焰灼痛了手指,他以后就再也不會這樣做了,因為切膚之痛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大腦里。對待偷盜、撒謊、任性等不良品質(zhì)也應(yīng)這樣。嬰幼兒起初并沒有是非觀念,也沒有善惡念頭,開始沾染這樣的習(xí)氣就像好奇地把手伸向火苗一樣。所以一定要讓他知道這樣做是絕對不可以的,不能讓他存有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