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來說,幸福不是你送的玩具,也不是你給他買的一柜子衣服。事實上,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兩個幸福感:“首要幸福感”或“次要幸福感”。首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對父母的愛完全確證,是明確地、毫無疑問地堅信,父母永遠無條件地愛自己。這個幸福感的完全建立是在3歲左右。3歲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經(jīng)常向自己用語言和行動來表達愛。首要幸福感一旦確立,終生不會動搖,孩子也開始走向獨立。
次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取的快樂,如,搭積木、過家家、拉小提琴等。首要幸福感牢固的孩子,內心的快樂不會受到日常生活高低起伏的左右。遇到挫敗時,不會喪失自信心,不會一蹶不振。首要幸福感不牢固的孩子,次要幸福感也很難健全。他們內心的快樂,過度依賴于外在的“成就”:是否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食品、老師是不是喜歡我等。
因此,父母要隨時隨地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做個永遠快快樂樂的孩子。父母別忘了每天都要把“幸福感”這份禮物送給孩子,在送的過程中,你必須掌握一些技巧。
讓孩子無拘無束。不受時間限制地去捉螢火蟲兒、堆雪人、看蜘蛛織網(wǎng),都能給孩子帶來生命的驚嘆,啟發(fā)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爸爸媽媽為什么不放下你手中的活,從排得滿滿的生活里走出來一會兒,和孩子一起追尋這種快樂?
教孩子關心別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會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給孩子更多接觸別人的機會,讓助人為樂的感受慢慢走進他的心靈。你可以選一些他不想要的玩具送到孤兒院;在超市里,讓他選一些家里不需要的商品援助給貧困區(qū)。
接觸自然。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園里玩,和孩子一起騎車,都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更茁壯,還能讓他擁有更多的歡笑。經(jīng)常運動能讓孩子身心放松,能讓孩子有健康的體魄,也能讓孩子因為自己能完成一些體育運動而獲得自豪感。
發(fā)自內心地大笑。給他講笑話、唱兒歌,告訴他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因為大笑可以緩解緊張情緒,讓心靈有一次自由翱翔的機會。
有技巧地表揚。不要只對孩子說:“做得真棒!”比如說:“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象就在我的面前”或者“我喜歡你這種畫樹的方法”,這遠比一句空洞的贊揚要好得多。
對孩子微笑。對孩子微笑等于對孩子說:“我愛你!”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一定要擁抱他。專家指出,每天給一個人4次擁抱,僅是生存需要;給他8次擁抱,他能保持好的狀態(tài);給他16次擁抱,他才會成長。爸媽要記住,每次擁抱和微笑對孩子都是有好處的。
學會聆聽。沒有什么比你能專心聽孩子講話對孩子更重要了,這表示你很關注他。如果孩子和你講話的時候,你正在做家務,那么請你停下來,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另外,不要打斷他,讓他把話說完,即使這些話你以前已經(jīng)聽過了。
適時地讓步。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時當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糾正時,就會不經(jīng)意間破壞了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擦過的地板,你再重新擦,你是在告訴孩子他做的不夠好。當然,讓孩子獲得生活技能是養(yǎng)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記住,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比關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確的位置更重要。
教他解決問題。從系鞋帶到安全地過馬路,孩子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