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哪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愛,不僅僅是指給孩子吃好的食物、穿好的衣服、玩好的玩具,更深層次的愛是體現(xiàn)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因此,克服家庭教育中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所有父母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
講究教育效果
父母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教育的效果。父母在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教育孩子應簡短明了
不要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左說右講,以至讓孩子對父母正確的行為指導,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是對幼兒的自信心產(chǎn)生影響,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要用成人的心理衡量幼兒,不能因孩子一時不能理解某個問題,就訓斥或責罵。這樣易使孩子形成對父母的“仇視”,把父母放在孩子的對立面。
·父母的教育路線應一致
父母的觀點不要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不然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產(chǎn)生是非標準的模糊。父母要學會運用家庭教育中的靈活性特點,對孩子從情感入手,采取遇事施教,小處啟發(fā)等方法。
糾正重智力輕德育的傾向
眼下越來越多的父母把教育的重點放在智力的培養(yǎng)上,但專家告誡父母:關注智力的同時,千萬不能忽視對幼兒的品德培養(yǎng)。
目前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情感的單向性輸入,養(yǎng)成孩子單向的愛,片面的愛,這種心理錯位,容易促使幼兒在家中以“自我為中心”,導致幼兒沒有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如果不加以糾正,孩子進入社會后就會產(chǎn)生交往困難。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僅要注重智力投入,更要注意孩子品德的培養(yǎng),讓孩子學會愛和被愛。
擺正幼兒在家庭中的位子
這需要父母作兩方面思考,既要考慮孩子年齡小的一面,又要考慮孩子的性格獨立的一面。
因此,父母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對孩子的意見既要耐心傾聽并滿足合理愿望,又不姑息、遷就;
·不要無原則地迎合孩子的要求,更不能包辦代替孩子做的事情,隨機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慷慨、誠信、細心、整潔的良好習慣,促進孩子的社會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