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近30,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千金。為了迎接孩子的出生,我不但做好了物質(zhì)上的準備,還讀了許多育兒常識和科學培養(yǎng)孩子方面的書。心想自己受過高等教育,又有了這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一定會把孩子養(yǎng)得既健康又聰明。那時我常常撫摩自己隆起的肚子,躊躇滿志,一副未來最佳母親的模樣。只要有人談到如何撫養(yǎng)孩子這一話題時,我總是以專家的口氣發(fā)表意見,而且我敢保證我說的絕對有科學依據(jù)。
初為人母的滋味讓人陶醉,而這晚來的幸福更把我的母愛抬到了頂峰。當我聽到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心跳猛地加快,從那時起,我的育兒知識便隨著那聲啼哭去了,我的理智也隨著那聲啼哭去了,我的專家地位也隨著那聲啼哭去了。我說不出對孩子有多少愛,真是把她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關女兒,無論巨細,沒經(jīng)我的允許都行不通。
我的孩子是夏天出生的。秋風初起時,我就給她穿上了冬裝。冬天到來時,我更是把她裹得像個棉花團,并且養(yǎng)在深閨暖房閉門不出,就怕孩子受涼生病。女兒顯然沒有受惠于我的苦心,長得弱不禁風,三天兩頭生病,上醫(yī)院看病成了家常便飯,連孩子最愛玩的游戲都是給人看病。按我的觀點這種游戲有點犯忌,她可不管,吵著鬧著讓我給她買了一套小醫(yī)生的玩具,一有時間她就給你量體溫,聽心肺,喂藥,打針。
如果孩子有兩個星期沒病,我會當作特大喜訊在辦公室發(fā)布?山(jīng)常是喜訊剛剛傳出,我又請假帶孩子上醫(yī)院看病去了。我常埋怨我的寶貝女兒,一點面子也不給我留。因此,我得出的經(jīng)驗是:好事千萬不能說出來,一說出來馬上就會變成壞事。
孩子4歲時,我要因公出國2年。說心里話,我當時真不放心讓我丈夫一個人帶這么一個嬌弱多病的孩子。因為我們雙方的父母都幫不上忙,兩年中我只能以信來實行“遙控”,但收到的回信都是些報喜不報憂的平安信。一邊是山高皇帝遠,一邊是鞭長莫及,誰知道“將在外君命受與不受”?兩年的光景就在思念和擔心中度過。
兩年后,當我回國再見到我那親親寶貝時,發(fā)現(xiàn)她整個地變了個樣:健康,活潑,一掃往日的病弱之態(tài)。每當我親她的時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樣眼睛一閉,靜靜地享受我的母愛,而是緊緊摟住我的脖子,有時干脆騎在我的身上,在我的臉上亂親一氣,用一雙小手不停地在我的脖子和腋下?lián)习W。她熱熱的鼻息噴在我的臉上,歡快的笑聲透過窗戶,傳到院子里,在夭夭的桃花間縈繞,久久不能散去。每次都是在她的熱情和體力消耗完之前,我已笑得渾身發(fā)軟,不得不請求停戰(zhàn),或者是想辦法把“戰(zhàn)火”引向她爸爸。
后來,我問我丈夫,他是否都按我信中的要求照顧孩子的?他說:他只是把那些過嚴過細的要求當小說看,從來沒有當真過。帶孩子的方法都是急用先學,活學活用,什么“若要小兒安,受得三分寒。”“春捂秋凍”,多進行戶外活動等等,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這些常識是我以專家的口吻不知道教了別人多少次,只是不忍心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罷了。
回想起我?guī)Ш⒆訒r,總怕孩子著涼生病,穿得比別的孩子要多一些。孩子一活動,背后就讓汗水濕透了,我就在孩子背后的衣服里墊一條毛巾。如果毛巾汗?jié)窳,再給她換一條毛巾。心想,只要我及時為孩子換毛巾,孩子就不會著涼生病。而我丈夫帶孩子時,秋天,她總是幼兒園穿得最少的;冬天,他帶孩子到我父母家洗澡,洗完澡就用自行車帶著孩子回家。他并沒有把孩子包得嚴嚴實實的,有時連圍巾也不戴,就讓孩子在冬天的晚風中吹著。這是我過去連想也不敢想的。但孩子的身體卻越來越壯,很少生病。
閑暇時,我要丈夫把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