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父母朋友,是否愿意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他們十有八九會說當然;如果問父母們,可知道養(yǎng)小動物是培養(yǎng)孩子愛心與責任心的好方法,他們也多半會說知道;如果問父母為什么養(yǎng)小動物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他們往往娓娓道來,甚至明了其中的教育原理和心理機制。
但是,在現(xiàn)實的真實情景中,父母們往往做了別的選擇,也是真正的選擇。這種自然的真實情景下的反映,比他們平時面對訪談者說的話、比起他們填在問卷上的答案,都更真實更確切地反映了他們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人們常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其實,幾只小蝌蚪就能反映出許多觀念。
南京某省級示范幼兒園。下午,父母接孩子的時間。
當父母帶著小朋友陸陸續(xù)續(xù)從幼兒園里走出來的時候,一個小販就把他的一盆小蝌蚪放在門口。小朋友天然地喜歡小動物,十之八九提出要買小蝌蚪,而父母們則有各種各樣的反應。筆者稍作整理,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父母斷然拒絕了孩子的要求(我們暫稱為A類父母),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做主給孩子買下了小蝌蚪(B類父母),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父母和小販有過一些商討性的對話后買了下來(C類父母),還有十分之一不到的父母讓孩子做主(D類父母)。
當孩子對你說:買一只小蝌蚪吧!
當孩子對你說:買一只小蝌蚪吧!你的態(tài)度會是怎樣?喜歡小動物,是孩子熱愛生命的真切流露。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生活,孩子生活在與親屬距離較遠的小家庭中,親身經(jīng)歷親人死去的情況越來越少了,如果漸漸習慣電視節(jié)目、電子游戲中不斷重復的虛構殺人、虛擬死亡的話,將很難體會到“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飼養(yǎng)小動物,可以讓孩子體驗到生命的歷程、律動,切實感受到生命的尊嚴和珍貴。并在飼養(yǎng)中體會到被依賴、肩負責任的感受,培養(yǎng)起愛心與責任心。能夠擁有小動物,是許多小朋友的意愿。充滿生活熱情和毅力的人,往往就是從被尊重的愿望開始的。孩子生活在不同于成人視角的世界里,有自己的夢想、希望,不管多微不足道,或者聽起來無關緊要,作為父母,都要靜心傾聽孩子講述他的夢想和希望,即使不能或不應該滿足,也要有關注和真誠的姿態(tài)。所以,A類父母的做法,如非時間緊急等客觀原因等,是不合適的。
而B類父母的簡單做法也有值得再思之處。曾經(jīng)在某幼兒園發(fā)生這樣一件事,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親近小動物,老師們?yōu)槟郴顒訙蕚淞艘桓C小雞娃,孩子們非常喜愛,但是擁擠、拿持不當?shù),引發(fā)了好幾只小雞娃很快死去,這使孩子陷入很深的悲傷和自責。孩子的喜歡,是出自內(nèi)心,但對小動物的愛并不必然地使他們有責任心,有方法去照顧它們。這些需要父母的引導,提出明確的希望和指點。所以,買的時候,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時機。因為受不了糾纏和無所謂就買下來的小蝌蚪,往往成為孩子自己的事。孩子缺少照料小動物的經(jīng)驗,常常會使小動物過早死亡,這樣急促的挫折和死亡體驗,對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不僅無利,而且有害,使他們不能體會到生命的尊嚴和堅強。生命只有一次,哪怕是小蝌蚪的生命,也不能做簡單化的處理。有一個笑話說,老師問小朋友哪一種動物是兩條腿,太陽公公起來的時候會叫小朋友起床,小朋友一致回答是媽媽。讓人忍俊不禁,卻是真實的,因為生命對于小朋友來說,是一樣的重要,所以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也具有同樣的教育契機。
C類父母擔心擔心養(yǎng)不活蝌蚪,這樣會傷孩子的心。護犢之心,躍然紙上。但是,其中成人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