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德力量,這個過程不是孩子學一門樂器或是學畫畫、學下棋就可以完成的。
因此,關于特長學習,我的經(jīng)驗是:父母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和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這樣的話,特長學習對我們和我們的孩子而言就不是負擔而是一份快樂。另外,進行特長學習的同時,我們不要將其和素質(zhì)教育等同起來,這樣才不會忽視孩子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才會讓我們最終培養(yǎng)出一個德才兼?zhèn)涞暮⒆印?
錢志亮:教育,包括特長教育,應該是凈化人的心靈,塑造人的思想的,給孩子的應該是一種基本的素質(zhì),而不是讓孩子們學會一些雕蟲小技,然后去應付考試,但是今天卻落入了這種俗套,成了這樣的工具。
五、父母真正該做什么
記者:我還是想回到討論的主題:孩子該不該上特長班?
陳學鋒:從某種程度上講,對一名孩子來說是不存在“該不該”上特長班這個問題的,從教育的角度講,特長班只是我們提供給孩子的眾多資源之一。父母和孩子有權利選擇利用或是不利用這個資源。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孩子上不上特長班。如果一個孩子在符合其興趣和愿望的情況下去上特長班,這個特長班就上得有意義。關鍵是我們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我們有沒有關注他的意愿,有沒有提供給他一個讓他選擇的環(huán)境。
記者:的確,孩子上不上特長班只是個表面問題,它背后潛伏卻是父母期待孩子成才的苦心。所以,問題的關鍵并不是孩子上不上特長班,而是在這樣一個期待孩子成才的過程中,父母們真正該做什么?我在采訪中遇到這樣一個事例,一位父母6歲的兒子參加了一個棋類班,每次下課回來,孩子都悶悶不樂,問起原因,原來這個孩子平常很愛問問題和回答問題,但是棋類課的老師規(guī)定,每個孩子答錯兩次問題就要站在一邊,這個孩子自然是在這個方面吃了不少苦頭。好在這位父母果斷地給孩子停了這門課。我認為這位父母做得很對,如果以挫傷一個孩子的主動性和自信心為代價去學會一門技藝,那么這樣的技藝不學也罷。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真正應該給予他們什么,真正該幫助他們選擇什么,這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