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到了5、6歲,感情也開始發(fā)生變化了。這時和孩子探討他的感情,對他的交友、舉止、行為,甚至提高學習成績都非常有幫助。
學齡前兒童的情感逐漸超出了低齡兒童的喜怒哀樂,感情生活變得日益復雜。低齡兒童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方式,也不在乎流出的鼻涕有多難看——但5、6歲的孩子就開始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自己需要采取的應對方式。尷尬、笨拙、內疚、忌妒和寂寞等不熟悉的感情會困擾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甚至給他們帶來恐懼。
一位母親不曾預料到,當自己2歲外甥來家里做客時,自己只是對小弟弟表示得熱情了一些,5歲的女兒突然就對小表弟產生敵意。媽媽的態(tài)度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調整。這位媽媽告訴我們:“女兒承認自己對弟弟非常生氣,但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那樣。”
經過一番委婉的詢問,媽媽發(fā)現女兒是有了一種不安全的感受——并不是關于小弟弟,而是關于她自己的地位。她是家里唯一的寶貝,而現在有人和她分享母親的愛了。
5、6歲的年齡階段是人生中更多地了解感情的最佳階段。心理學家認為:在幼兒園里,老師鼓勵孩子們自律與相互合作很重要。對孩子來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他們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感情。
受到父母良好情感教育的兒童,舉止更得體、能克制自己的煩躁情緒,而且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能在交往中形成友好的人際關系,學習成績也更好。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正在發(fā)展與朋友密切相處的能力,這也將對孩子的成長有長遠的影響。研究表明,五歲時能體察到他人情感的兒童,四年以后也很少會在行為或學習方面出問題。
那么,父母如何教孩子培養(yǎng)感情,有什么技巧嗎如何為孩子的生活提供有益的幫助呢?……
專家們提出如下策略
1、表達自己的感情
這樣做可以向孩子表明,感情是重要的,值得探討。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對明天的演講,我感到很緊張。我覺得散步會讓我放松一些。”
表達感情ABC:為幫助孩子了解不同的感情,可為每個字母確定一個表示感情的單詞:A代表憂慮、B代表勇敢、C代表自信等。
2、全面地關注孩子的所有感情
關注孩子微妙的感情波動,如失望或擔憂等,在他們體驗到這種感情時幫他們識別不同的情緒。
3、善于理解
向孩子表示你能真正理解他的感情。對于他的憂慮或怒氣,你可以平靜地表示沒什么大不了的,從而幫助他冷靜下來,但這樣做可能會讓他懷疑他判斷自己感情的能力。
4、說明消極感情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你可能沒法準確區(qū)分如下感情:生氣、忌妒、貪婪和不禮貌。你可能會說:“我明白,在公交車上小朋友不愿和你坐在一起,讓你覺得受了傷害,覺得寂寞了。”然后再解釋說,“不過,忿忿不平地叫他的名字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你還有不同的辦法嗎?”
5、描述感情
可能你要會花不少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發(fā)現,孩子的動怒是因為別人不讓他休息。但你讓他學會對自己的感情加以描述有助于他找到自我控制的感覺。當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