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其實很好騙!”也許眾多父母為此感到不屑,并據(jù)理力爭:自己在家對孩子進行的“防騙”、“防拐”教育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因此,要拐騙他們的孩子是件非常有難度的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杭州某幼兒園,一場精心謀劃的“校內(nèi)誘拐演習(xí)”正在上演。16位父母充當“騙子”,專門引誘寶寶跟著自己走。結(jié)果50位孩子中有37位上當。因為怕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園方和父母至今未向孩子透露這是一場騙局。
爸爸當警察照樣被騙
活動當日,年輕媽媽曹小姐躲在一旁觀看,心理比較放松,她從老師口中知道,4歲的女兒韻韻也被列為計劃中的“受騙者”,她很自信:“我的寶寶不會上當?shù)模饺绽镂覀兘趟芏,不要跟陌生人搭話,不要吃陌生人零食,這些她都記得很牢。”
考驗開始了,在幼兒園活動區(qū),韻韻跟一撥兒寶寶玩得正歡,一位陌生的阿姨出現(xiàn)了——陳女士俯下身,摸摸韻韻的腦袋,“阿姨帶你到外面玩,好不好?”寶寶眨巴著眼睛,不作聲。陳女士從口袋里掏出準備好的QQ糖,韻韻馬上招架不住了,牽著陳女士的手立刻往外走,前后沒超過五分鐘。
“太沒面子了,真受刺激,他爸爸還是警察呢!”遠遠觀望的曹小姐連連搖頭。
濮家幼兒園朱老師的兒子小宇,也在這個園讀書。“演習(xí)”中,一位陸先生走近小宇套近乎,孩子警惕地看了他幾眼,好像不吃這套。“你是不是喜歡小動物啊,叔叔現(xiàn)在帶你去動物園,好不好?”話音未落,小家伙立刻撲上去,連說,“好,好!”陸先生順勢抱起小宇往外走,校門口正好撞到小宇的媽媽朱老師。“這個叔叔你認識嗎?”朱老師提高嗓門,希望兒子立刻清醒過來。“我認識他的,他要帶我去動物園。”小宇摟著認識不到10分鐘的陸先生,搞得很熟的樣子。
“哎,都白教了。”朱老師急得跺腳。
還有一位李奶奶,只說了“我?guī)銈內(nèi)和珗@玩”,五個寶寶爭著跟去。
74%的寶寶被“騙走”
在這次“演習(xí)”中,幼兒園從490位孩子中抽取了50位接受考驗,結(jié)果37位被“騙走”,占74%。一部分寶寶只要看到糖果,聽到有好玩的地方,一哄即走。另一部分寶寶有一定的警覺性,但是一旦遭遇行騙者的情感投入,或者技術(shù)含量高一點的騙術(shù),也立即上當。曹小姐用了一招“我是你媽媽的同事,你媽媽病了”,就把5歲男孩小景騙得直流眼淚,拖著陌生阿姨的手就往外走。
有13位寶寶經(jīng)受住了考驗。有的生性靦腆,任憑引誘,就是不予理睬;有的很有判斷力。張小姐騙4歲的小磊:“我是你媽媽同事,你媽媽工作很好的。”小磊說:“你說得不對,我媽媽工作不好,她上個月獎金被扣了。”一位叫晨晨的小朋友表現(xiàn)最出色,接連兩位陌生阿姨百般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