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家務(wù)=越幫越忙?當大多數(shù)父母抱有這樣的想法時,也有不少父母開始“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給孩子布置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兒。倘若你也是這樣明智的媽媽,那么假以時日,你不僅感到家務(wù)活兒不似以前那么耗人,孩子的乖巧也將為你收獲為人母的欣慰。
有了孩子以后,生活逐漸呈現(xiàn)出這樣一種景象—干不完的家務(wù)。幾周前,我因為6歲的女兒洗完澡后沒有自己沖洗干凈浴盆而大發(fā)雷霆,在女兒面前上演了一出現(xiàn)代版“河東獅吼”。當時,我感到有失形象,真希望眾親戚周末能來,家里的氣氛才好緩和一下。但是,我當時已經(jīng)感到很羞赧,便選擇了暫時離開,出門避避。令我驚訝的是,當我擔心地推開家門時,浴盆竟然光潔如初。
這讓我意識到,讓孩子學著做些簡單的家務(wù),不僅能減輕自己的負擔,更是一種教育和引導孩子的好辦法。當孩子參與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中去時,能學會做事情的規(guī)則,體驗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有時候還會感受到過程中的出眾感受并為此歡欣雀躍。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從家 務(wù)中體驗到父母的辛苦,學會體貼人。
一些父母可能會對讓小孩干活感到心虛,但事實上這對他們來說很有益處。當他們從幫父母做家務(wù)中獲得成長和快樂時,他們會更感激和體恤父母。干家務(wù)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勞動能力,不僅如此,他們還能從做家務(wù)中體認到自己的價值—自己對于父母的重要性,自己是父母的小幫手。當把父母交給的一項任務(wù)搞定時,小家伙們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識也將得到提升。
當然,有聽話的小家伙,自然就有不聽話的小懶蟲。人小鬼大,他們太知道如何跟爸媽玩拖延戰(zhàn)術(shù)甚至耍賴撒潑了。不過,小孩就是小孩,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到“威逼利誘”、“聲色俱厲”,我們的“手腕”還是很靈活、很豐富的。
明確孩子的任務(wù)是什么
把各個家庭成員的任務(wù)列個表,讓大家心里有數(shù)。這樣做,那個以被忽視為理由耍賴不干活的小懶漢就得閉嘴了。任務(wù)表最好經(jīng)常變動,避免孩子在做熟某件活計后感到厭煩。
一個母親說:“孩子應當很清楚自己的任務(wù):收拾自己的房間,比如疊放衣服、疊被子,把書和玩具放到應該放的地方去等等。此外,他還需要知道,除了自己的房間,每周他還要為整個家做點什么。比如上個禮拜輪到他倒垃圾,他知道那是所有房間的垃圾,而不僅僅是自己房里的。”
告知什么時候收工
如果希望孩子完整地把事情做完,一定要給他明確一個截止時間。對于6至8歲的孩子,布置任務(wù)時可以事先跟他們說一下完成任務(wù)大概需要多少時間,讓他們心中有數(shù)。然后,注意跟蹤他們做家務(wù)的過程,把握進程,及時指導,讓他們從過程中學到時間管理的技巧和一些管理家庭的技巧。
分配任務(wù)是你的任務(wù)
如果你不喜歡老是去哄孩子,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你的要求,那就酷點兒好了。必要的時候,你只需要說一個詞:垃圾、洗衣店……甚至什么都不說。比如,要溜狗的時候,把牽著小狗的皮帶給他就行。在這方面,便簽條能明確地傳達信息,還能避免語言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