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他不舒服。媽媽發(fā)現了問題,就對樂樂說:“樂樂,你喜歡媽媽嗎?你去拉巴巴,媽媽會很高興的!”樂樂很喜歡媽媽,能讓媽媽高興的事,樂樂一定要做。樂樂解完大便之后,媽媽高興極了,還夸樂樂很能干。以后,每當要去解大便的時候,樂樂便會說:“樂樂要拉巴巴了,媽媽會很高興!”他再也不覺得拉巴巴是很不舒服的事了。
媽媽通過與樂樂協(xié)商,使樂樂將解大便這件事與愉快的體驗聯系在一起了,于是,好習慣便主動形成了。
反思
琪琪玩完玩具總是不收拾,媽媽常常一邊幫他收拾一邊訓斥他。這天琪琪又扔下滿地的玩具就不管了,媽媽很忙也沒顧上幫他收拾。第二天,琪琪想玩拼圖玩具時,怎么都找不到其中的兩塊了,急得都要哭出來了。他找到媽媽,媽媽一看機會來了,就對他說:“找不到了吧,為什么找不到了呢?”琪琪想了想很不好意思地說:“玩具太亂了。”媽媽說:“那應該怎么辦?我們一起來把玩具送回家,看能不能找到,好嗎?”他們一起把玩具一一歸類,結果在娃娃的衣服里掉出兩塊拼圖,琪琪高興極了。后來,他再也不亂扔玩具了。
其實,“反思”也就是讓孩子體驗自然后果,這樣的體驗比百倍的訓斥更有效。
資源
一歌簡直就是家里的小公主,只要是她想要的東西馬上就要得到,晚一點她就不依不饒。鄰居安奶奶家的兔子生了小寶寶,爸爸媽媽很喜歡,要來了一只兔寶寶?墒前职謰寢尪继,誰來照顧兔寶寶呢?干脆讓一歌來養(yǎng),正好也可以培養(yǎng)她的耐心和細心。一歌開始有些怕小兔。但幾天下來就喜歡上了它。慢慢地,一歌變了。以前,吃飯的時候一歌總是迫不及待地先吃,現在她總是先喂飽小兔然后自己再吃飯,她還會耐心地給小兔洗澡。更令人驚喜的是一歌還將從小兔身上學到的遷移到了生活當中,需要她等待和耐心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做出解釋,她都會變得乖乖的。
一只小兔子的到來使一歌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巧妙利用這種有利資源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策略,但宗旨都是使習慣的養(yǎng)成轉化成孩子的一種內心需要,從而使孩子自覺形成良好的習慣。為了孩子的將來,不要輕言放棄,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