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聽一些父母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對別人說:“你看你這孩子長得多好,看我這孩子窩窩囊囊的,學習也不行,不愛說話,這輩子算完了。”父母說起來很隨意,但對孩子自尊和自信的殺傷力是致命的。
人是一種喜歡被別人愛、被別人理解的動物。心靈如玻璃般透明易碎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呵護與欣賞。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像植物的根一樣,扎得越深越廣,結出的果實也就越大。
夏楊是一個很自信的孩子,但這種自信不是天生俱來的,是從小一點一滴培養(yǎng)起來的。因為我知道,一個人的自信,是支撐他努力奮斗的根本。所以,在教育夏楊的過程中,我始終注意保護他的自尊和自信。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我已經(jīng)很難記得了,但有幾條很關鍵的注意事項,我做到了。
第一:不要動輒在外人面前提及孩子性格中負面的東西。什么“這孩子就是不愛說話”“這孩子學習不認真不刻苦”“這孩子不懂禮貌”等等,淡化他的缺點,提醒他的優(yōu)點。
第二:從孩子的優(yōu)點入手,加以表揚。當然該批評的時候也批評,最好是批評一次,表揚三次,按“1:3”的比例,孩子更容易改正缺點,心情愉快,自信和自尊心也會隨之得到發(fā)展。
第三:對孩子的一些可笑的行為,錯誤的舉動,父母不要去諷刺挖苦,可以在很友善的玩笑中,提醒他。
第四:當孩子不開心時,父母要允許它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減少孩子的一些焦慮、緊張和挫折感,釋放本身也是建設,這對他的自信和自尊的增強都是有好處的。當孩子經(jīng)歷人生的重大事件時,來自父母的傾聽和支持,在孩子心中永遠都是最有分量的。
在夏楊的成長過程中,我基本是按照這樣的原則來做的。但有一次我犯了一個錯誤:有一段時間夏楊很胖,我就經(jīng)常對他說“夏楊你太胖了,不要吃得太多了,別人會笑話你是個小胖子。”結果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喜歡和別人交往,害怕別人叫他小胖子。直到有一次夏令營回來,夏楊問我:媽媽,你知道我參加夏令營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說:“猜不出來。”他說:“我找回了自信。”那一刻,很后怕,我差一點因為自己的失誤,使孩子喪失自信,變得自卑。我也慶幸,孩子終于用他的優(yōu)點找回了他與人交往的自信。
每個人都有不同于別人的優(yōu)點,培養(yǎng)并發(fā)揮這一點,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很關鍵。夏楊上高中的第一堂英語課上,他就用不同于別人的流利的英語,對自我做了優(yōu)美的長篇大論的介紹,使別人對他刮目相看。等到李陽到山東實驗中學講座的時候,李陽向臺下的同學挑戰(zhàn),問誰愿意上臺跟他說“最快速英語”。大家都推舉夏楊上去和李陽比試一下,一起呼:“夏楊,夏楊。”夏楊走上臺去,李陽用很快的英語問:“What are you doing here?”(你在這里干什么?)夏楊反應很快,他馬上應對:“What do you mean what I am doing here; what are you doing here?”(你問我在這里干什么是什么意思?你在這里干什么)其實這是《獅子王》里的一句臺詞,可能因為夏楊的英語說得比較快吧,李陽一時沒反應過來,他就說“我對付不了這個家伙,讓外教來對付他”,當時全校學生都在流傳“夏楊打敗了李陽”。雖然夏楊自己很清醒,認為李陽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