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入股”掏你腰包
據(jù)《法制晚報》去年年初在北京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因怕孩子請客搞“腐敗”和集體沉迷網(wǎng)絡游戲等原因,有41%的父母表示會把孩子的壓歲錢要回來。顯然,此種現(xiàn)象并非北京所獨有。
記者連日來采訪了解到,為防止孩子將手中的“巨額”壓歲錢胡亂花掉,家長們早已成竹在胸,欲掏出孩子“腰包”而后快。
江南中學一位馮姓男生告訴記者,去年他收了親戚朋友給的3000多元壓歲錢,今年肯定也不會少于這個數(shù)?伤麎焊蜎]享受到有錢的快樂,他說他爸爸肯定又會和去年一樣,讓他以相同數(shù)量的鈔票作為“股份”,入股“上學基金”,今后的學雜費、書本費等一律從這里開支。 無錫市某機關工作的賀女士告訴記者,她準備今年過年后給小孩添置一臺手提電腦。至于資金,依然會照“老辦法”,自己和孩子每人各出一部分。而像賀女士這樣為防止孩子胡亂花錢,用“合資”的方式給孩子購買各種學習用具、電腦、樂器等的家長很多。
扣除成本后即你所得
私營業(yè)主羅先生說,給壓歲錢有一定的“規(guī)則”,就是人家給你孩子多少錢,你就得給人家孩子多少錢。既不能少給別人孩子,少了等于我去“賺”別人的錢;也不能多給別人孩子,多了人家會認為他在貪你的便宜,只有你來初一,我給十五,才能皆大歡喜。
“每年春節(jié)的時候,我兒子都會收到一筆不小的壓歲錢,可是兒子卻不一定知道,這些錢實際上是在這樣的‘規(guī)則’下父母間接給他的。因此,我的政策是扣除了‘成本’后全部歸他自己支配。所謂‘成本’,即是我給別人孩子的壓歲錢。每年節(jié)后兒子基本上都有700元的壓歲錢可以自己使用,這些錢除了我和妻子給的外,就是爺爺奶奶及一些新婚夫婦給他的,因為新婚夫婦沒有孩子,他們的壓歲錢成了‘利潤’,也就是兒子的‘凈收入’!
我拿“大頭”你得“小頭”
在無錫新區(qū)外企工作的劉女士建議采取折中的辦法。她說,比較可行的辦法還是壓歲錢的“大頭”由家長收回,即超過300元以上的部分收上來,給孩子開個賬戶,辦個教育儲蓄什么的,既控制了亂花錢,還能保證增值,如果再買點債券什么的,就更好了。剩下300元呢,就給孩子零花好了,畢竟大過年的,給他留個“小金庫”,也好自己買點喜歡的東西,比如文具、書籍等。就是孩子之間的交往,用這么些錢也應該夠了。假如全數(shù)收回的話,孩子過了一個年,“戰(zhàn)利”頗豐,結果落得個“顆粒無收”,心里肯定也不高興,總得讓孩子享受一下“有錢”的滋味嘛。
C篇 關于紅包的不同聲音
送紅包究竟有無必要
年年送紅包,那么,送紅包到底是否必要呢?記者在對百位市民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有72%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同時23%的受訪者覺得無所謂,僅有5%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必要。南京正大科技集團員工申蘊菁小姐認為,春節(ji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而送紅包則是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少了紅包的春節(jié),似乎總是缺了點什么。紅包的多少可以視自己的經(jīng)濟情況而定,但不管多少都代表了自己對子女的關愛和對長輩的孝心。
“紅包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東西,沒有多大必要”。南京市第一醫(yī)院醫(yī)生許先生說,不管過年時給長輩或孩子多少錢,在平時生活中如果對他們不是很關心,給再多的錢也毫無意義。而且,如果給小孩太多的壓歲錢會導致他們形成奢侈、浪費的不良習慣。
為了進一步探詢市民對于送紅包的看法,記者特地對這百位市民就“春節(jié)自己最希望別人送怎樣的禮物”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顯示,58%的人希望收到紅包,17%的人選擇禮品,另有35%的認為兩者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