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知道了一個新名詞——皮賊。是用來罵孩子的,形容一個孩子倔強、叛逆、大人說100遍都不聽話的狀態(tài)。不知道你們那里會不會這么說。
1、事情是這樣的:
不久前,我家樓下搬來了新住戶,兩位老人和一家三口。本應該是其樂融融的三代同堂,可是從搬來那天起,氣氛就不大對。每天早上和晚上,幾乎都能準時聽到大聲的訓斥和爭吵。
早上,是奶奶訓孩子。
奶奶:“快點吃,都幾點了,上學晚了昂!”
孩子:“哦”
奶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個飯磨磨唧唧!”
孩子:“哦,知道了,我這不快吃了嘛!”
奶奶:“你還犟嘴?我說錯了?說你多少遍了?聽過一次嗎?皮賊!”
孩子:“哎呀!你還沒完了!走走走,我吃飽了,走走走!”
晚上,是媽媽訓孩子。
媽媽:“把電視給我關了!我出去遛狗前就囑咐你練琴,你干嘛了?”
孩子:“我就看一小會兒,這就去練,還不行嗎?”
媽媽:“趕緊的!人家秦老師天天跟我說,一塊練琴的7個孩子里,就數你懶!”
孩子:“哎呀,我這就練!”
媽媽:“整天跟個皮賊似得,說800遍也不聽。讓你練個琴,跟害你一樣!”
孩子:“……”
這樣的場景,大家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吧!不用說,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上進、學好,關心孩子的出發(fā)點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時候也確實是頭疼:孩子就是油鹽不進,好說歹說就是不聽。
于是,我們一氣之下就會吼孩子、罵孩子,可是時間一長,孩子真的變成了個“皮賊”,越罵越不聽話,甚至還學會了頂嘴。這或許是無數家長最煩心的事兒了。
2、孩子為什么越吼越不聽話?
。1)超限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現(xiàn)象,叫“超限效應”: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時,內心就會滋生不耐煩、逆反的情緒。用一句俗語概括一下,就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當我們第一次大聲斥責孩子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害怕,會表現(xiàn)得很老實、很聽話?墒谴舐曈柍獾拇螖刀嗔酥螅⒆泳蜁晳T這些大強度的“刺激”,看似在聽你吼,其實注意力早已經游離到別處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時間一久,孩子發(fā)現(xiàn)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樣,于是就大膽起來,敢跟你頂嘴對著干。
。2)大腦的逃生機制
當一個人感到強烈的恐懼、感到受威脅時,大腦會啟動緊急逃生機制,精神緊繃,時刻準備逃避災難。這是人類的本能,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大聲責罵孩子時,往往會觸發(fā)孩子大腦的這種逃生機制。雖然家長在大聲教育孩子,但孩子滿腦子想的都是:“別罵了,別罵了!什么時候結束?”
最后,家長責罵完問一句:“以后還這樣嗎?”
孩子立馬表現(xiàn)得很老實,回答:“不這樣了!”
其實,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長狂風暴雨般的責罵終于結束了,可以松一口氣了。
3、怎樣不吼不叫地管理孩子?
。1)對孩子的要求,簡單干脆
為什么再刺兒頭的孩子,到了部隊里都服服帖帖?因為部隊教官的指令干脆堅決,從不拖泥帶水。越是冗長、繁瑣的指令,越沒有執(zhí)行力。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要求難道不是嘮嘮叨叨的嗎?
同樣是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一種要求方式是:
我跟你說過幾遍了,自己的書別亂扔!
一個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樣子,多丟人!
自己東西自己做不知道么?從小就得學會獨立!
另一種要求方式是:一會吃飯了,給你5分鐘收拾書包,我看著你做!
大家覺得那種方式效果好呢?
。2)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
我們在大聲斥責孩子的過程中,情緒會變得非常激動,于是常常借著孩子這次的錯誤長篇大論,甚至把孩子之前的舊賬翻出來。
同樣是批評孩子沒做完作業(yè)就看電視,一種方式是:
你看你看,沒記性!上次說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這次成績多差是吧?沒點羞恥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點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種方式是:5分鐘后,我要看到你坐到書桌前寫作業(yè)!要不然這一周都沒法看電視了。
對比一下,那種方式效果好呢?
。3)犯錯時,給孩子一個指導性選擇
斥責孩子時,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自己說,錯在哪里了?……不對,重新想,到底錯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