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我才懂,不是孩子天生不會跟大人聊,也不是孩子天生不愿意聽大人說話,而是,孩子在父母的開玩笑、捉弄、責(zé)罵中一點一滴中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這樣對大人的不信任,慢慢地封閉了自己的真心,慢慢地把自己陷入了孤單,孤單地面對一切,甚至穿起了盔甲對抗大人。
失去對大人信任的孩子,即使有人想要幫這個孩子,即使遇到好的老師,遇到貴人,也會讓想幫助的大人,有使不上力的挫折。
慢慢的,我很害怕看到某個孩子看待大人的眼光變成了仇視,很害怕看到某個孩子看大人的眼光是閃爍,很怕看到孩子看到大人的眼光是不以為然,很害怕孩子開始展開對大人的攻擊,這樣的孩子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慢慢的他也會閉上嘴,連對話都很難,更何況跟大人“聊”,孩子關(guān)起了跟大人談話的那個門,用沖撞與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不受想被控制。
女兒五歲三個月的時候,一個她很喜歡的朋友很喜歡制造女孩間的秘密,她常常偷偷的告訴女兒說:“不要跟妳媽媽說,你把錢給我”、“不要跟大人說,我們?nèi)プ?..”、“這是我們的秘密,不要跟大人說會被罵。”
后來,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女兒有時候會欲言又止的對著我,不知道女孩間秘密的我總會告訴女兒:“寶貝,我不是妳,所以不知道妳在想些什么,如果妳不說,我就不會知道,也不能夠幫忙。”
于是,女兒會告訴我某些事情,當(dāng)她朋友說:“這個跟大人說會被罵。”,她說了卻不會被罵,還可以把所有心中的疑問解開時,她才慢慢的又開心的跟我聊個不停,有一天她很困惑地問我:“為什么某某某跟我說的秘密都不能跟大人說?”,我問:“你有問過她為什么不能說嗎?”,女兒點點頭說:“她說,爸爸會罵也會打,媽媽不會打不會罵卻會一直講一直講很久(說教)。”
我問孩子:“媽媽會這樣對你嗎?”,女兒搖搖頭說:“不會!所以我才不懂為什么不能說?我覺得跟你說很棒,說出來,你都會幫我。”,那時候的我才懂,原來,對大人的不信任也會因為同伴的影響,而讓孩子挑起敵視大人的情緒,不被影響的孩子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累積多少對父母的信任才能對抗?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教孩子什么,而是,緊緊拉住父母與孩子間,那條名叫“信任”的線。
那些父母最害怕孩子結(jié)交所謂的“壞朋友”,或許不是行為壞,而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傷太重,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其他父母真心害怕的是,自己的孩子被這樣的朋友挑起了對大人的“不信任”,而產(chǎn)生的所有反抗。
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間的互相影響,又該用多少的時間找回孩子對大人的信任?
當(dāng)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不夠時,被朋友一挑起對大人的仇視,任何人都很難有機會可以幫到這個孩子。
現(xiàn)在的我慢慢地回想,為何很多事情我愿意跟朋友聊?愿意在網(wǎng)絡(luò)上寫卻不愿意告訴父母?
說穿了,是我不相信跟父母聊天的時候,我可以不被評價、不被說教、不被指責(zé)、被罵、被扣帽子,為何我一點都不想聽父母的意見?因為那些事件背后傳達的思維不是理解也不是協(xié)助,而是“控制”,因為父母的話已經(jīng)失去了可以信任的價值。
每個孩子都很聰明,他們都可以細微的感受出父母到底是真的想“聊”還是想找出你的問題來評價、來罵、來說教,甚至也可以看出父母是真的想幫忙,還是只是想“控制”,孩子也可以感受出父母在言語中對自己的不信任。
現(xiàn)在的我很珍惜每天跟孩子天馬行空亂聊亂問的每分每秒,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閉上了她的嘴巴,不愿意再跟我聊天,我不會怪她變孤僻,也不能怪她“講不聽”,我只會想,到底我哪時侯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又該如何取回信任?
現(xiàn)在的我懂了,一直到現(xiàn)在,即使我已經(jīng)長大成人,跟父母討論事情的時候,我還是可以感受出父母強烈地希望“你就該照我說的做”,那言語后面的不信任與想控制。
現(xiàn)在的我,即使早已理解我的父母,也同理了我父母當(dāng)年的無助,我找回了親子間的感情,只是,失去的信任還沒找回。
我一直都是父母心中,那個“講不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