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關心寶寶的哭寶寶生下來就會哭。哭是嬰兒與外界溝通的第一種方式。通過嬰兒的哭泣,媽媽可以知道:寶寶是饑餓,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還是感到寂寞了。半歲的寶寶只有用哭來表達他的需要和請求,如果您不關心寶寶的哭,他會感到很無助。時間一長就會變得悲觀消極,并且不再為達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設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勢必會影響到寶寶語言的發(fā)展。所以父母要多關心寶寶的哭,努力去理解寶寶哭的含義。當寶寶哭了,爸爸媽媽可以以關心的口吻對寶寶說:“是不是尿褲子了?”“寶寶是不是想說話?”并及時解決他的困難。如果是寶寶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兒歌或唱歌給他聽,或者和他做游戲,讓他體驗到快樂。
4.讓寶寶有安全感有的父母為了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寶寶一出生就讓他離開父母單獨睡。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要想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讓寶寶的情緒穩(wěn)定,情緒一旦穩(wěn)定了,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獨立性。如果讓寶寶從小離開母親,在他需要聽到母親的聲音、嗅到母親身上的氣味、得到母親的精心照料時,卻得不到應該得到的滿足,寶寶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同時還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自然就不會增強他的獨立性。所以,在寶寶6個月之前,媽媽最好能在寶寶身邊睡,適時地拍拍、哄哄、抱抱他,或者唱一首搖籃曲,讓寶寶心滿意足地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