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良好的習慣再也難以形成了。
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制止和消除不良行為,父母還必須適當?shù)剡\用表揚與批評、肯定與否定、獎勵與處罰等強化手段。例如孩子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贊揚而繼續(xù)做好事!白龊檬隆边@種行為的增強是由于“他人贊揚”起了強化作用。強化是孩子行為塑造的重要心理機制。
五、不能有例外
為了培養(yǎng)好習慣,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下去,直到新習慣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形成良好的習慣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過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如拾金不昧等,只要有一回因私心雜念奪去了孩子好品德的追求,重新做起來就會變得困難了。
六、要注意實踐和行為指導(dǎo)
習慣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而要躬行實踐。只有不斷地將社會要求、標準轉(zhuǎn)化為個人的需要、準則,并用來支配自己的行動,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果只注重說理教育而忽視實踐,良好的習慣是不會真正形成的。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闭f是就是,要形成好習慣,貴在行動!
在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父母要注重對孩子進行行為方式的指導(dǎo)。行為方式的指導(dǎo)對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只告訴孩子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是不夠的,還必須告訴他們?nèi)绾稳プ觥?來源/南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