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從不成功中吸取教訓,總有一天,我會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請讓我和您一起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里得到歡樂一樣。
◆父母跟上孩子的發(fā)展變化,了解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的變化,理解孩子的歡樂和苦惱,這是保持童心,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心靈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礎。
再次,要經;貞涀约旱耐
每個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扇艘蛔隽烁改,往往就把自己的童年給忘了,一味以成人的心情要求孩子。如果父母能經;貞涀约旱耐,“將心比心”,遇到問題替孩子設身處地想想,就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自然也會改變。
比如孩子正跳皮筋跳得來勁,父母非得讓孩子馬上回家,孩子的嘴就會撅得老高老高。為什么?因為她剛跳完,應該給別人抻皮筋了,這時候走開,小朋友就會對她不滿。假如好容易等到該她跳了,而父母把她叫回家,她心里也會不滿。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這種心情,說,再玩幾分鐘就回家,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告一段落”后自覺不玩,心里的不平衡也就得到解決。
做父母的不要忘了自己的童年:拍洋畫、彈球、打彈弓、跳皮筋、跳房子、下老虎棋、吹泡泡、過家家,都曾使我們迷戀過;騎馬打仗、打雪仗、藏貓貓,也曾使我們激動過,如果這些我們能回憶一下,對于理解孩子,正確引導孩子都是大有好處的。
沒有理解就沒有真正的愛。不理解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反而會使孩子反感,其要害是父母脫離了孩子的實際,強人所難,甚至把孩子當成執(zhí)行自己意志的工具。相反,站到孩子的立場上以孩子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要求,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與孩子同喜、同憂、同樂,心理相通,情感交融,這樣才能愛得準,愛得深,愛得正當。
當然,理解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起點。理解代替不了教育,但沒有理解往往也很難教育。有些孩子和父母情緒對立,往往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簡單粗暴教育孩子造成的。理解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做法,變簡單粗暴為耐心誘導,變單純禁堵為積極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