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逝,時光荏苒。我的孩子胡越洋已經(jīng)上四年級了。對于孩子的教育,我雖然本身就是一名教師,卻也沒有特殊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一點一點在摸索中。
由于是男孩,孩子比較淘氣。我和他父親都在學校工作,早出晚歸,有時值班甚至不能回家。照顧孩子生活的責任基本就全落在他的爺爺奶奶身上。爺爺奶奶對待孩子是寵愛有加,十分嬌慣溺愛。在生活自理方面,我兒子是做得最差的,幾乎什么都不會。在學習上也是一波三折,起伏很大。盡管上學期他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可是就他自身的能力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還需要學校和家長進一步的督促引導。
孩子能有進步,我從內(nèi)心感覺特別高興;貞浬畹狞c滴,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對待孩子的教育,家庭是第一位的,學校教育應(yīng)該排在第二位。有的家長埋怨學校沒有管理好孩子,這是不客觀的。孩子的性格在入學前就已經(jīng)形成了,有什么模式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學習態(tài)度,在學校中就會有什么樣的同學關(guān)系和師生關(guān)系。一個和睦完整的教庭,對于孩子學習生活和今后的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孩子本身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東西,往往是家長平時行為的再現(xiàn)。如果父親脾氣暴怒,孩子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也是喜歡拳腳相加。如果家長做事拖拉,孩子也大多懶惰沒有條理。所以想讓孩子改變,首先從改變自己做起。越洋的父親雖然是教師,但是對待他教育時總是沒有耐心,動不動就關(guān)廁所里進行懲罰,或者拿出要打他的勢頭來嚇唬他。很小時,他還是很害怕,能暫時管用。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的教育方式就顯得有些無力,同時顯示出弊端。那就是孩子在外十分懦弱,在家里脾氣易怒,動不動就大喊大叫,他爸爸再說要打他的話,沒等爸爸動手他就和爸爸先動手了。或者打完就跑,自己把自己關(guān)到房間里,不出來。針對這些,我先做他爸爸的工作,從兒童心理角度分析孩子為什么這樣,我們怎么改變,遇到什么情況大家都要口徑一致,言行統(tǒng)一。表揚的時候要針對他,批評的時候要針對事。和他說話時要蹲下來,和孩子一個高度,看著他的眼睛,拉住他的手問他:"兒子,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這么想?為什么這么做?"耐心傾聽,讓孩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孩子感覺是被尊重的,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盡量保護他的自尊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愿意有什么事都告訴你,說明是信任你,同時你說的話他才愿意聽,意見不一致時,他才能平心靜氣想一想自己到底對不對,而不是用發(fā)脾氣暴怒來為自己辯護。他平時對爺爺最不禮貌,常常是呼來喚去,因為他特別清楚,爺爺是最嬌寵他的人,從不會"制裁"他。我們一方面正面批評他的不對,另一方面在他面前,我們對老人更加尊敬,噓寒問暖,用我們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孩子,怎么樣才是晚輩對待長輩的態(tài)度。并且在他對待客人有禮貌時,及時表揚他的行為。得到正面的行為強化后,他對待家人,對待平時的人來客往,甚至對待鄰居,都能做到彬彬有禮了。所以說,家長做好榜樣,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其次,我們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具體要求過,只是說盡力就好,沒有要求他必須達到多少分。我的孩子在班里學習成績不是拔尖的,我對他的要求是,做什么都要盡力而為,不要過去了再后悔。因為孩子畢竟在成長,我們不能用成人化的想法去理解孩子的內(nèi)心。我是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他什么課外輔導班都沒有上,因為我每學期都要征求他的意見,他說什么都不感興趣,我也就沒有強迫。但是每周我都爭取用一天的時間待他去參觀一所博物館,增長他的見識。因為孩子懶惰,語文成績一直不好,參觀的過程是豐富他人生經(jīng)歷的過程,只有他看到了,經(jīng)歷了才有感受,才能有的寫,F(xiàn)在他不怎么發(fā)愁寫作文了,就是還很懶,能一句話表達的就不愿意多寫,但是我想,隨著他的長大逐漸懂事,他一定會愿意把文章表達的完美。我還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他曾經(jīng)問過我:"媽媽,我要是認真學習了,最后都考不及格,你會生氣嗎?"我說:"只要你真是認真檢查認真做的,就是不及格媽媽也不埋怨你,我們一起分析怎么錯的,下次再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