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是個嬌氣的碰一下就找媽媽的慣寶寶了,跟小朋友一起玩,發(fā)生了爭執(zhí),摔了跤,碰了頭,只要不嚴重,多半自己摸兩下,也就算過去了。
時間過的飛快,轉(zhuǎn)眼,他兩歲了。
外地的姥姥來檢驗媽媽的勞動成果,驚訝的發(fā)現(xiàn),面前站著的這個個子高高,臉蛋兒紅撲撲的小男孩跟她去年來時看到的是那么的不一樣。
我很“謙虛”,我不認為這是歪打誤撞的結(jié)果,而是把它歸咎于我的仔細觀察和勇于實踐。而且,我非常“大方”,愿意把這點算不上經(jīng)驗的經(jīng)驗和所有跟我一樣被寶貝搞的焦頭爛額的小媽媽們共享。
對了,我把這種照料孩子的方式叫做“放養(yǎng)”。
另外,說幾點“放養(yǎng)”寶貝的注意事項:
一:在培養(yǎng)他的自理能力的時候要從易到難,一步步的來,否則,突然的加壓可能會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二:在他獨自面對問題的開始階段,你還是要給予關(guān)注,以便在關(guān)鍵的時刻幫助他。
三:不論他做的是好是壞,你都要鼓勵他,只要他肯做。
四:“放養(yǎng)”和“圈養(yǎng)”只是方法的不同,跟對他的愛沒有關(guān)系,所以,任何時候,都別忘了告訴他,你有多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