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四歲了,不再是那個讓屋子里掛滿“萬國旗”的“水手”,也不是那個呀呀學(xué)語的小不點了。
“我這么小,怎么能吃掉那一個大家伙?”挑食的女兒用一根筷子指著她小碗里的餡餅為自己辯護。
這個側(cè)起頭,睜圓了眼睛的小家伙無論言語和動作無時無刻不透露著自然。女兒很聰明,雖然夠不上“天才”。她燦爛的笑容、頑皮的幽默、清晰的誦讀和快速狡黠的猜度為我們一家人帶來了歡樂,常常博得甚至是路人的夸獎和羨慕。
對女兒的教育,就“課時”來說,和女兒的年齡一樣長。我反對用專門的時間和專門的程序來面對孩子。因為這種觀點的背后會認為其余的時間與孩子無關(guān)。其實孩子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象一塊投入水里的海綿一樣被投入了生活,她無時無刻不在吸收著周圍的知識,專門的時間既然不能讓孩子在“課時”之外停止學(xué)習(xí),那么專門的課程也不能停止“程序”之外那些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孩子毫無選擇地從生活環(huán)境中吸收著所有的營養(yǎng),全部生活都是教育,所有教育盡在生活。
實際上,許多父母們一直苦心想為孩子“另行打造”特殊品質(zhì)和素質(zhì),其行為無意于培養(yǎng)一株盆景。殊不知,理想的品質(zhì)和素質(zhì)就那樣簡單地蘊涵在普通的游戲和與孩子普通的接觸中,關(guān)鍵是父母們要認清并珍惜它們。教育和感情一樣弱,處理不當,你上午給了女兒的東西,會在下午又從她手里拿回去。
當你看見女兒興奮地舞弄著掃帚時,你救火似的把它奪下來:你看兩道興奮的目光從女兒的眼神中暗淡了下去,她不理解,你為什么昨天晚上還任由那個女巫騎著它滿天飛,現(xiàn)在突然又變成了僅僅是一個工具,你打碎了一個親手建立的童話,也中斷了女兒的一次想象,甚至影響了她想象的勇氣,扼殺想象力的幼芽。女兒的勤勞或許表現(xiàn)在她踮起踩著板凳的腳去拉下一條毛巾,她的動手能力或許是你被拆得亂七八糟的玩具,她理解的善良或許是喂給洋娃娃的那一勺米飯。身為父母,要象注意天上的流星一樣緊緊地抓住了這些熒光,不可任由它隱匿在事情當中或在喝斥女兒時如同潑水一樣把它們潑出去?女兒身上的點點滴滴,就是在這樣細小而豐富的事情中被建立起來了,我欣然地看見女兒從她媽媽那里學(xué)會了愛惜和整潔,從我身上學(xué)會了讀書和思考,從奶奶那里學(xué)會了寬容和善良,她沒有專門的課堂,卻在與我們一起的生活中嘗試著一切,每次從她的一舉一動中看見這些東西在女兒的身上閃亮?xí)r,我和妻子也如同呵護女兒一樣呵護女兒的收獲。我相信我們?yōu)檫@雙黑亮的眼睛做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