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意義上的第一句口語做好生理上的準(zhǔn)備。
學(xué)習(xí)口語交流的規(guī)則
媽媽對于寶寶咿呀聲音的應(yīng)和,會幫助寶寶明白“口語交流”意義,即當(dāng)寶寶有所表達,媽媽就會有所反應(yīng)。這樣的交流能夠形成互動,并進一步刺激寶寶的發(fā)聲與語言發(fā)展,鼓勵寶寶更積極地運用口頭表達這一交流工具。
讓添添和自然交朋友
小時候,我最喜歡去沙堆里揀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每次回家口袋里重得很。一塊塊石頭清洗干凈,擺在小盒子里,雖然身上滿是泥土,可真是開心啊!我還喜歡鉆草叢,捉蜻蜓,捉各式各樣的小蟲,每次被蚊子咬得遍體鱗傷,可我一點都不覺得難受。這是與大自然的零距離接觸,可別小看了這些愛好。正因為如此,我從小就對地理、生物、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所謂“寓教于樂”也就是這個道理吧!有的媽媽培養(yǎng)出一塵不染的寶寶,卻讓寶寶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大自然。
專家的話:
帶領(lǐng)寶寶進入大自然的氛圍,是都市寶寶領(lǐng)略更廣闊生活場景的重要方式之一。寶寶親近自然的過程中,媽媽爸爸需要注意:
媽媽目光保護下的“自由活動”
對于1~3歲的寶寶,必須確保寶寶在野外活動時,時刻處于媽媽爸爸的視野范圍之內(nèi),并且最好是在充滿野趣的“半自然環(huán)境”中活動,例如郊區(qū)的植物園、地面平整的草地等。盡量避免帶領(lǐng)寶寶在自然水域中戲水以及在山路上行走,以免幼小的寶寶遭受意外傷害。對于年幼的寶寶而言,撫觸花園中的花朵與樹葉、在戶外的雨水淺坑中自由戲水,也不乏為快樂的親近自然活動。
防護
野外防蟲的措施是媽媽爸爸馬虎不得的。此外,帶著寶寶在外住宿時,要為寶寶帶好自己的被單,以免賓館等場所不夠清潔的物品對寶寶造成傷害。
做添添的“妹妹”
添添爸爸老說我像添添的妹妹。呵呵,我有時候確實有點小孩子脾氣。但不是說,一點不像孩子的媽媽寶寶不會喜歡嗎?
因為媽媽像個小孩子,所以我會陪著添添玩各式各樣的寶寶游戲;會像添添一樣做怪相,逗得添添咯咯笑不停;會和添添玩找朋友的游戲,每次只要我唱起“找呀找呀找朋友”,添添就會開心得手舞足蹈。
DIY添添的玩具
添添的姥爺雖然已是70歲的人了,可依然童心未泯,花鳥魚蟲,樣樣充滿樂趣。我童年最愉快的記憶就是擺弄我爸的照相機,看著底片中的人影子在顯像水中慢慢清晰……
如今的寶寶們雖然生活條件優(yōu)越,卻可能因此失去一些自己動手的機會。我盡可能地多創(chuàng)造些讓添添自己動手的機會,越是單純的原始的活動,往往越是對他有吸引力呢!
添添好像天生也有這樣的特質(zhì),新買來的價格不菲的玩具吸引不了他多久,而媽媽用手絹疊的小老鼠,用紙折的小飛機,甚至剝好的橘子皮,可以讓他興趣大增,把玩很久。
專家的話:
利用生活用品與簡潔形狀構(gòu)成的自制玩具,為寶寶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預(yù)留了廣闊的空間。
對于3歲之前的寶寶,可以常常在寶寶的注視下,為他做一個好玩的玩具。例如:用藥瓶盒子做一個熊貓娃娃;用塑料瓶做個花籃等。這是親子合作動手的第一步。
4歲之后的寶寶,自我意識濃厚,獨自嘗試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此時,可以為寶寶搜集各種生活中的材料作為動手制作的素材。鼓勵寶寶構(gòu)思并嘗試制作自己想象中的玩具。
媽媽爸爸還可以有意識地在玩具市場中搜索具有搭建、組合、變形等功能的玩具,將其作為寶寶自制玩具的基礎(chǔ),和寶寶一起制作。
我想培養(yǎng)的是個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求知欲的添添,是快樂而天真的添添,是隨意的不要太多雕琢的添添,是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