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快吃,吃好了媽媽帶你到樓下去兜風”
“知道了!”寶寶嘴里塞著一口飯,含糊不清地嚷著。
然后,不用媽媽再催,就把剛才磨磨蹭蹭地吃了半天還剩下許多的晚飯一口氣消滅了。
媽媽得計,偷偷地笑了。
因為白天的酷熱不敢出去,所以一到了傍晚,寶寶就像小鳥一樣渴望著快點飛出家門呢。
不過,愛美的寶貝,還是要堅持換下家居的衣服才肯出門,他的理由太充分了:“我從來沒看見小孩子穿著睡衣在外邊跑的!
媽媽拗不過寶寶的固執(zhí),也尊重小孩子初露山水的個性,還是為他換好了一身衣服。
寶貝這才蹦蹦跳跳地,拉著媽媽的手下樓了。
每到一層樓梯的轉(zhuǎn)彎,寶寶會去搶著按亮樓道的燈,他長的太快了,只要稍稍踮起腳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按到了。
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細節(jié)里,媽媽能清楚地意識到,寶寶在長大。
出了樓門,已經(jīng)是夜色朦朧了。
門前,有一棵高大年青的樟樹,是那年爸爸媽媽剛搬到這個新建的小區(qū)時,看著物業(yè)的工人種下的。
那時,還只是一株細弱的,一人多高的小樹,稀疏的枝葉在春風中擺動,帶著些微的楚楚可憐。
可一轉(zhuǎn)眼,“今已亭亭如蓋矣”。
樹下,是草坪和灌木,在這樣夏天的夜晚,總是可以聽到各種小蟲子嘰嘰咕咕的叫聲。
于是,媽媽拉住撒著歡兒的寶寶,悄悄地在他耳邊說:“快點兒豎起小耳朵,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寶寶好奇地學著媽媽的樣子,蹲下身子,把耳朵湊近了灌木,仔細地傾聽著。
一會兒,就笑嘻嘻地告訴媽媽:“我聽到了,是小蟲子在唱歌呢!
“對呀,是小蟲子們在開音樂晚會呢。”
“媽媽,都有哪些小蟲子呢?”寶寶好奇地問。
這可難住媽媽了。媽媽又不是昆蟲學家,怎么會知道這是些什么蟲的叫聲呢?
只好誠實地告訴寶寶:“它們都藏起來了,媽媽也不太清楚它們的名字啊,不過,我們來猜一猜好么?”
“好啊,那你快點猜吧!睂殞氀鲋槂,滿眼期待地望著媽媽。
“哦,這種細細地,嘰嘰叫著的,是害羞的金鈴子吧?這種聲音很尖的,一定是調(diào)皮的蟋蟀!眿寢屧诤轮
寶寶卻是很欽佩媽媽的樣子,摟著媽媽的脖子輕輕地問:“那這個呢,聲音這么響的是什么呢?”
那是一種很奇怪的聲音,咯吱咯吱的像在鋸木頭。
媽媽想了想對寶寶說:“那肯定是螳螂先生在和螳螂太太打架呢,他們拿著自己的大刀打來打去,就發(fā)出這種聲音來了!
因為想像到滑稽的場面,寶寶哈哈大笑起來。
如果達爾文聽到媽媽這些毫無條理和邏輯的,荒謬的推斷,一定會氣得吹胡子瞪眼睛吧。
可是對媽媽來說,只要寶寶開心就可以了啊。究竟是什么蟲子有什么重要呢?
更何況媽媽是那種一見到蟲子就要尖叫著落荒而逃的人呢。
聽夠了小蟲子的音樂晚會,媽媽的腿也蹲得酸了。
立起來伸了個懶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一陣沁人肺腑的幽香傳了過來。
是什么時候,小區(qū)里到處種著的梔子花都開了呢?
這樣滿樹的,碩大潔白的花朵,媽媽在每天清晨匆匆奔出家門,或者在黃昏疲倦地歸來時,竟然從來都沒有注意過!
反而是在這樣寧靜幽閑的夜晚,在帶著自己的孩子嬉戲于涼爽的夜風中時,才在日日熟視無睹之后,發(fā)現(xiàn)了這幕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啊。
寶寶也聞到了,小小的孩子,竟然也學著媽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