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業(yè)已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孩子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等。作為家長,不僅要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讓孩子在自主生活、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因為只有讓孩子在自主生活學習中獲得成功,才會有真正的、內在的愉悅,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輔導孩子學習時,要以正面鼓勵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鼓舞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家長對孩子也應如此,讓孩子受到賞識,學會感動,這是教育的一種極佳境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賞識的時候工作或學習,效果最好,孩子一旦受到了賞識,無論對于眼前的學習還是日后的長久發(fā)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歷程中,有一種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賞識教育。健全的孩子在爸爸媽媽教育下,最后幾乎百分之百地學會說話、走路,這中間的奧妙是什么?無非就在于所有家長心靈深處都是絕對地相信自己孩子“行”這一個字上。其實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樣,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賞識是孩子無形生命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
那么,家長怎么做呢?
第一,要維護孩子的尊嚴。
人沒有尊嚴,無形的生命便會萎縮。人前切勿訓孩子,要找準機會鼓勵他。并不是刻意的使勁夸孩子,那樣會使孩子洋洋得意。但孩子有為難的時候,一定要使其對自己有信心,不要打擊他積極的一面。
特級教師錢夢龍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次,他到外地講課,一位同學遲到了,站在門口顯得十分難堪。這時,錢老師和藹地說:“這位同學雖然遲到了,但卻是十分喜愛學習的好學生。你們看,他跑得頭上都冒汗了。這說明他心里很著急,想把因遲到而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边@個學生原以為必受批評,可卻得到了老師的賞識,很快成為課堂上最踴躍的發(fā)言者。
因此,在孩子做了錯事而又知錯的情況下,家長不妨對其錯處忽略不計,而對其表現(xiàn)出的積極面加以肯定和賞識。
第二,要善于鼓勵孩子。
即便孩子做一件事沒有成功,也不表示他無能,只不過他還沒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們指責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而放棄努力。因此,要多鼓勵孩子。
1、使用鼓勵性語言,如“經過努力你會成功的”,“相信你會做得更好”,“試一試”,“你的意見呢?”等。鼓勵孩子挑戰(zhàn)自我、增強自信,由孩子自由闡述見解。
陜西省特級教師趙文忠他曾經說過: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chuàng)造力,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善于發(fā)現(xiàn)。
趙文忠堅信,積極鼓勵可以點燃學生頭腦中的創(chuàng)新火花,消極否定將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創(chuàng)造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