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花雪月,全在女兒一聲“媽媽”中化為烏有。
--------------------------------------------------------------------------------
夢幻妖精:
不僅是無奈的選擇,傷感ing。。。
--------------------------------------------------------------------------------
銳銳媽媽2003:
也曾經(jīng)這樣問過自己,昨天看了碩媽文章后,換位想了想,我愿什么都不要,我要孩子健康!這還用說嗎?
--------------------------------------------------------------------------------
wjwei:
這要看是在什么條件下了。沒有孩子的時候,想要孩子,這時孩子最重要;有了孩子,想把孩子培養(yǎng)地好好的,想給孩子一個好的發(fā)展空間,這時沒金錢的話,一切都是空談。一旦有了孩子,一定要做出二擇一的話,我覺得孩子還是更重要。
--------------------------------------------------------------------------------
哲哲媽:
還用說,一定是孩子更重要。
--------------------------------------------------------------------------------
B52:
我同意看具體情況而定的作法。
1、不可兼得的時候,我們往往選擇金錢。因為他們是必須品,而且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很有成就感。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努力都看不出有什么大的變化。尤其是當(dāng)生個特殊的孩子,選擇金錢比選擇孩子更現(xiàn)實。尤其是為生存而奮斗的家庭,孩子已經(jīng)變成大人的一部分,這些大人連自己都忽略了,我理解他們。
2、孩子有了就有了,但金錢永遠(yuǎn)是放在不屬于自己的地方。別人的好,明天是我的就更好。企業(yè)培訓(xùn)鼓吹的就是這些東西吧,培訓(xùn)師的話比我們的育兒專家的話動聽和有感召力。很多有作為的人都差不多如此。
3、孩子叫我一聲爸爸和我叫錢一聲爸爸的感覺不一樣,前者是幸福,后者是屈辱。這個感覺是我們衡量兩者的個人感受。很多“無為”的人如此,清高淡泊把教育和照顧好孩子作為一種補償。我個人就是這個類型的。
4、逼我們進(jìn)行雙贏。把與孩子的一切活動都當(dāng)成一種“工作”,把工作作為一種教養(yǎng)過程的必須和休閑。這需要我們各自弄些辦法和方法,需要反復(fù)實踐,沒有劃一模式。個人的想法是在家里放個打卡機(jī),把每天滯留時間擴(kuò)充,在家要投入,和工作要求一樣。
--------------------------------------------------------------------------------
wjwei:
我也想“雙贏”呀,誰來出個高招?
--------------------------------------------------------------------------------
B52:
我感覺和窮人的孩子比,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