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挨揍,美國家長主張“fight back”,佩服!
我很虛偽,在大眾場合,星少與別的小朋友有了爭執(zhí),挨揍了,我會大叫:星少,你要謙讓!
背地里咬著牙狠狠的對兒子說:星少,你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給我打我回去。
這種矛盾的教導(dǎo)方式,我覺得,有害無益。
拋開這些中國式的虛假,兩相比較,我比較傾向于第二種:“fight back”。
但前提之下應(yīng)該是:
一、非主動惹事時被揍了
二、你的拳頭夠硬,能把對方揍趴下
在你判斷該出手的時候,這里還得注意一個度的問題,若對方已經(jīng)示弱,你還一味的“fight back”,就變成防衛(wèi)過當(dāng),這與恃強凌弱沒什么區(qū)別。做為一個男人,強調(diào)不懦弱,不張狂,處處得理饒人,這是古訓(xùn)也是做人道理,得聽著。
不然,我就建議:
一、認(rèn)揍
你主動惹事被揍,得認(rèn);
你以卵擊石被揍,得認(rèn);
你打得過不打謙遜被揍,得認(rèn);
二、通過其它渠道解決
以和為貴是中國人最溫良的處世之道,你看中美關(guān)系,就是如此。勞命又傷財?shù)幕A(chǔ)下,所采取的一種和談方式,有時會比“fight back”時更加受益.
三、落荒而逃
打不過就逃,逃不了就尖叫,這是父親教我的方法。
打不過就逃,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逃不了就尖叫,咱學(xué)張飛,以聲壯膽,以聲退敵;(這是有科學(xué)根據(jù)的)
這“逃”字,是孩子自己的決定,一點都不丟臉。真正丟臉的是,是那些領(lǐng)著孩子去告狀的家長,這種治標(biāo)不治本的方式,會讓孩子產(chǎn)生依賴而更加深受其害。
因為他的依賴會讓他一味退縮,因為他的依賴會受到其它小朋友的譏笑,因為他的依賴會得到下一輪的報復(fù),與其這樣,還不如放手,告訴他“fight back”。
--------------------------------------------------------------------------------
瓜瓜媽咪: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分辯不了這么多情況。
我只希望瓜:如果別人先打你,要么你逃要么你打回去,不要站在那兒扁嘴哭。
瓜比較膽心,一般不可能主動打人,可如果被人打了目前也只是站在那兒扁嘴委屈,一旦大人發(fā)現(xiàn)他被打憐愛他時,扁嘴就變成號淘大哭了。
這真是讓我頭痛的事。
--------------------------------------------------------------------------------
銳BB媽媽:
這么一說,我也感覺我好虛偽,唉。
--------------------------------------------------------------------------------
昊溜溜:
汗一下!
這些都不用我教,他都自己解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