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音樂潛能,早期音樂體驗質量決定孩子音樂潛能發(fā)揮的程度,因此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音樂教育是關鍵。
(l)胎教的主要對象是母親,而不是孩子,F(xiàn)在有關胎教的書太多了,有些書籍過分宣揚了胎兒的能耐,繼而研發(fā)出來各種胎教器械。其實,胎兒的聽力還很脆弱,雖然胎兒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能力都有了一些,甚至記憶力也萌發(fā)了,但是他對外界環(huán)境的直接反應能力還是很微弱的,而且人類千百年來因進化產(chǎn)生的胎內環(huán)境安靜、舒適,長時間強加的外界刺激會破壞天然形成的平衡狀態(tài),對他可能起反作用。播放音質優(yōu)美的音樂,孕婦聽著心情順暢,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胎教,不一定非得把錄音機放在肚皮上。
(2)周歲以內的嬰兒可以每天接觸三四次音樂,每次十分鐘,例如,看護者用自己的嗓音給嬰兒哼唱,還可以模仿嬰兒自己發(fā)出的各種聲音,用音樂的方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播放經(jīng)過選擇的優(yōu)秀音樂和優(yōu)質音響,并隨音樂的拍子、節(jié)奏和旋律搖擺、輕拍或者撫摩婆兒。在嬰兒的搖籃和小床邊提供他隨意擺弄并發(fā)出聲響的玩具,他醒著且躺在床上的時候,在他視線的上方掛一些響聲玩具,如風鈴或轉鈴。
(3)兩三歲的孩子走路逐漸穩(wěn)當,可以把音樂教育與身體運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梢栽诤⒆拥哪_上系一個小鈴檔,讓他在走路、跑步的節(jié)奏中感受音響。孩子高興的時候,有時會即興跳舞、扭擺身體,有時會自得其樂地哼唱,雖然可能曲不成調,但是大人要積極鼓勵,最好與孩子一起扭擺哼唱。成人可以有意識地對孩子的動作打節(jié)奏,伴隨他的走、跑、跳等身體運動。鼓勵孩子傲敲打打的行為,讓他感受聲源與音響的關系,人人不要嫌鬧而阻止孩子。
(4)四五歲以上的幼兒社會性逐漸得以發(fā)展,開始唱一些歌曲,但是大人要避免孩子模仿演唱成人歌曲,這對他們發(fā)育比較稚嫩的嗓音有損害,教他們在兒童的自然音域內唱歌。另外,律動是這一年齡階段兒童表達他們音樂感受的常用手段,鼓勵他們在朗誦兒歌或者聽音樂時用自己喜愛的想法在游戲中學習。如果孩子喜歡而且家庭條件允許,可以學習鍵盤樂器,鍵盤樂器比弦樂更適合幼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