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孩子都可以發(fā)展音樂智能?
答:音樂應該屬于每一個人——柯達伊
許多人誤認為音樂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便將自己與音樂之間畫上一道界限,以為就此脫離,不再有任何機會與它交集相會。事實上呢?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過著與音樂交疊,息息相關的日子。想想看,從睡夢蘇醒的早晨,當雙眼朦朧之際,你的耳朵是否毫無抗拒地接受了一些聲音?接著是另一些聲音,一聲蓋過一聲或者聲音彼此相融合,像潑墨般襲身而來,組成一天最初的晨典,一種形式的生活音樂于是展開擴散。
每個孩子都具有學習音樂的潛能。任何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其最好的音樂呈現(xiàn),也都是學習音樂的理想時機。所以,千萬別輕信一人所提出的錯誤理論,喪失了親近音樂的機會,與它失之交臂,越離越遠。有報告表明,音樂甚至能對母體內(nèi)的嬰兒產(chǎn)生影響其一生的力量,這是何等奇妙!
音樂不像一般口頭的語言或文字,需要經(jīng)過學習,任何人都能立刻本能地,隨著樂音的流動,強烈地感受到它所表現(xiàn)的意義和情景。既然音樂無處不在,我們不妨就和它作個隨身相伴的親密朋友。有一句話令人感動:“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地愛著生活。”
問:音樂這條路到底該怎么走?
答:孩子熱愛音樂,并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自在和快樂,這比任何形式上的第一,都值得珍惜。
一開始爸爸媽媽讓孩子學音樂,差不多都是希望孩子多學習一些對美好事物的體驗。但是,時間一長,忘了為什么學音樂,是為了參加比賽還是要成為音樂家?家長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要求、才會有太多的失望。
學習音樂是為了給生命尋求一條心靈寧靜的出路,而不是制造更多的不安和混亂。如果一些急于把孩子推上頂峰的家長,有機會冷靜地重新思考一下,回頭看看這條路孩子是怎樣走過來的,就很容易了解由于錯誤的引導,使孩子失去了人生真正應該習得的寶貴經(jīng)驗。相信很多人都對孩子因不認真練琴遭受父母的打罵的事時有耳聞;孩子參加比賽,由于對比賽排名不滿,家長破口大罵,老師大打出手的鬧劇也時有發(fā)生。由此我們不禁要懷疑,孩子學音樂到底學到了什么?
音樂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增進孩子的審美觀念,使身心得到平衡的發(fā)展,豐富人生體驗,學習做人的道與生命的奧妙。如果學習音樂最后成為用來炫耀的工具的自豪感,就違背了我們的初衷,這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也起不了什么好的作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飲食了太多太多的重要因素。但是啟蒙者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如果在成長的關鍵期,爸爸媽媽不給予正確而良好的引導的話,對孩子的損害將是永遠也無法彌補的。所以爸爸媽媽應該知道,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可以把它當作是一種技能來看待,就像學習工藝、書法、勞技、繪畫等,需要的環(huán)境和心態(tài)標準都是一樣的。讓孩子學習任何一種技藝,到頭來都是為了充實孩子的生活內(nèi)容,培養(yǎng)獨立思考與審美的觀念。
聆聽音樂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對任何想進入音樂世界的人,聆聽——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游戲活動:
內(nèi)容低(適用低年齡孩子)
嘩啦啦,下雨了,大雨嘩嘩下。
嘀嘀——大汽車,喇叭響。
嘰嘰喳喳,小鳥唱歌真好聽。
奧爾夫音樂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音樂教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