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舍得,入園這一天還是到了。孩子第一次邁入集體生活,能不能適應,是所有孩子都無法回避的問題,但適應時間的長短,則與我們是否作了充足的準備有著密切的關系。
“這些事情,我要心理有數(shù)。”——剛?cè)雸@寶寶將會遇到的“挑戰(zhàn)”
對孩子入園后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心中有數(shù),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并作好充分的準備。
但同時你也要知道,適應新環(huán)境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是孩子成長的一筆可貴的“財富”。
* 從“小太陽”變成“小星星”。
原來寶寶在家里是“小太陽”,是全家的關注焦點,F(xiàn)在在幼兒園里,老師也會關心他,但是變成了關注的孩子“之一”。成了“小星星”,這可能會讓他沮喪。
* 看不到媽媽。
分離焦慮會讓寶寶產(chǎn)生情緒波動,出現(xiàn)哭鬧、黏著媽媽、膽小、沉默、愛發(fā)脾氣等表現(xiàn)。通常容易出現(xiàn)哭鬧的環(huán)節(jié)是:送園時、吃飯時和午睡時。
* 在幼兒園吃飯。
寶寶要適應幼兒園的飯菜口味、開飯時間,并且要學著自己獨立吃飯。在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可能會出現(xiàn)食量減少、便秘、消化不良、體重下降等現(xiàn)象。
* 作息變化。
如果家庭作息和幼兒園不一致,寶寶調(diào)整起來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經(jīng)常有寶寶在午飯時間沒有食欲,因為在家這正是睡覺的時候。
* 沒有好朋友。
他需要學著接近其他的小朋友,學習一些社會交往的技巧,比如分享、輪流、等待。慢慢地,也要知道和小朋友爭吵或打架了怎么“善后”,怎樣繼續(xù)一同玩耍和相處。
“我發(fā)現(xiàn)你真的長大了!”——入園后,和寶寶談話的內(nèi)容很重要。
和初入園的寶寶談些什么、怎么談?這是兩種不同的做法。
做法A
“今天老師給你講什么故事了?”
“老師又唱新歌了嗎?”
“你又認識哪個新朋友了?”
“你和哪個小朋友玩玩具了?”
“我發(fā)現(xiàn)你真的長大了,都可以自己吃飯了。”
做法B
“今天哭了嗎?”
“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
“吃飽了嗎?”
“老師批評你了嗎?”
前一種做法給了孩子積極的暗示,讓孩子在腦海中經(jīng)常浮現(xiàn)他這一天在幼兒園愉快生活的一面。后一種做法會讓孩子感到幼兒園是一個“恐怖”的地方。明智的媽媽自然會給寶寶描繪一個“明媚”的幼兒園。
入園熱點咨詢臺
Q如何讓寶寶較快地結(jié)交朋友?
A入園為寶寶與同齡孩子接觸如同打開了一扇交往之門。爸爸媽媽要鼓勵寶寶多交朋友,讓寶寶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幫助寶寶認識小朋友。從寶寶身邊接觸最多、印象最深的小朋友開始:“誰在你對面吃飯,他叫什么?”“今天唱歌時誰坐在你旁邊?她梳不梳小辮子?”
給寶寶布置一個甜蜜的“小任務”。比如:“媽媽準備了一個球, 你去給小朋友玩, 問他叫什么, 回來告訴媽媽。好嗎?”
有意識地和本班小朋友一起玩。放學后,通常幼兒園會安排出一段時間讓小朋友們在園里自由玩耍。引導孩子多和本班的小朋友玩,甚至你也可以參與進去,這是寶寶學會交往的好機會。
周末,邀請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來一起玩。為他們多準備幾個可以合作完成的游戲,當然也不要忘了多準備幾個玩具。(國秀華)
Q早晨賴床怎么辦?
A賴床,可并不都是寶寶為了不去幼兒園想的“招數(shù)”。有必要先分析原因再“對癥下藥”:
原因一 沒睡醒
如果因為入園打亂了寶寶的作息,寶寶因此沒睡夠,就需要重新調(diào)整作息了。如果已經(jīng)叫醒了孩子,又不能再讓孩子繼續(xù)睡時,那就要采用一些“溫柔”的方法了。
方法一 給孩子一點時間。“那你再睡一會兒吧,等‘大肚子’定時器餓了叫喚的時候就起好嗎?”
方法二 利用音樂的魅力。給孩子放一些平時愛聽的歌曲,音量適中。讓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聲喚醒寶寶的“好心情”,然后再要求孩子起床。
原因二 想放假
如果寶寶想給自己放放假,在家休息一下,爸爸媽媽可以采取下面這些方法:
方法一 用寶寶的“好朋友”激勵。如:“你的小兔寶寶早早的就跟媽媽說要去幼兒園了,還說等你醒了讓你去幼兒園找它呢!我們快點去找小兔子吧。”
方法二 請寶寶幫忙。如:“媽媽想請寶寶幫媽媽找一找媽媽的牙刷和杯子,媽媽找不到了,你來幫幫媽媽好嗎?因為你的眼睛特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