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入學以后會跟不上教學進度,于是在孩子入小學以前,不顧孩子有沒有興趣,也不顧孩子能不能接受,先教孩子識字,做算術(shù),相信給孩子灌輸?shù)闹R越多,孩子今后在小學里就會學得越好。這種想法和做法常常適得其反,結(jié)果使孩子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成為小學中的失敗者。
在孩子入學以前,孩子認識多少個字并不重要,而激發(fā)孩子對文字的好奇心和興趣,產(chǎn)生認字、寫字和閱讀的強烈愿望和動機是第一要務。不少小學教師在談體會時都談到,最使他們感到頭痛和束手無策的不是那些在入學前缺少知識和技能的孩子,而是那些對學習沒有興趣,缺乏思考和解題愿望的學生。
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和從事活動的一種認識傾向。一個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對它產(chǎn)生特別的注意,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興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興趣可以引導人發(fā)覺自身潛力,甚至超越能力極限。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fā)展的話,大多數(shù)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
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提高他/她的學習興趣,并不是說孩子想做什么就讓他/她做什么,就幫助他/她做什么,而是要善于將孩子的興趣引導到學習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會對你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是孩子對周圍事物產(chǎn)生興趣的表現(xiàn),如果你對孩子置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