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能聽到父母這么說:我家孩子在幼兒園里表現(xiàn)可好了,喜歡幫小朋友,還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夸獎;可一回到家就成了小霸王,非常任性。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呢?孩子的“兩面性格”根源是什么呢?這些問題,父母不僅要從孩子身上找答案,還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方面:由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
小孩子年齡很小,自控能力比較差,對父母有強烈的依賴感。而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孩子的行為有所制約,與家里的生活環(huán)境完全不一樣。孩子回到家,回到熟悉、疼愛自己的父母身邊,心理上容易產(chǎn)生放松的感覺,孩子會自由地、不受控制地表現(xiàn)自己。
另外這個時候的小孩子已經(jīng)有了榮譽感,希望好好表現(xiàn),得到老師和同伴的夸獎,所以在幼兒園自然會表現(xiàn)好一點。
父母方面: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造成
錯誤一,非常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不夠嚴格。
爸爸媽媽在家對寶寶過分遷就,就算犯了錯誤也不教育。還有隔代撫養(yǎng)的問題,因為父母和祖父母之間存在教育分歧,孩子很容易養(yǎng)成驕橫、自私的性格。但是在幼兒園里,如果他表現(xiàn)得很自私、任性,例如不許別的小朋友碰他的玩具,就沒有小朋友會跟他玩,老師也會教育他應該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幼兒園和家里的教育方法截然不同。
第二,對孩子保護過多,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
爸爸媽媽總覺得孩子還小,什么事情都要幫著孩子做,甚至代替孩子去做。這樣就造成了孩子的自主能力、獨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很差。
第三,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得當。
教育孩子沒有章法,該嚴厲的時候不嚴厲,該鼓勵的時候不鼓勵,會造成孩子在父母面前肆無忌憚,不知道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不對的。
第四,經(jīng)常容易忽視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經(jīng)常忽略在家和在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比如在幼兒園里老師要求“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爸爸媽媽在家卻不這樣教育,什么事情都替寶寶做了,寶寶當然要變成“兩面派”了。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家里的寶寶不再當“兩面派”,在家里表現(xiàn)得和在幼兒園里一樣好呢?
爸爸媽媽們應該做到的是以下這幾點:
1,正確地愛孩子,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溺愛孩子,對孩子無原則地遷就,孩子本來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卻讓父母替代做了,這樣會造成孩子的過分依賴,獨立性差,從而養(yǎng)成任性、唯我獨尊的不良習氣。這對于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現(xiàn)代獨生子女家庭中,年輕的父母容易認為自己的寶寶年齡小、能力差,因此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動手,一切代勞;或者害怕讓孩子自己做事會惹出許出麻煩,越幫越忙,所以為了省時省力,就事事包辦。這樣做一方面影響了孩子很多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滋長了孩子過分的依賴心理,使孩子缺乏進取心。
因此,爸爸媽媽要懂得怎么樣愛孩子,要付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要做到有理智、有分寸地對待孩子,把愛與教育結合起來。寶寶自己能做的事,決不包辦代替,一定要做到信任孩子,放開他們的手腳,并且還要積極為寶寶創(chuàng)造動手動腦的條件,這樣才能鍛煉孩子的能力和自覺性。
2、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多鼓勵孩子。
爸爸媽媽可以對寶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在小寶寶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