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大哭大鬧,很多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先把孩子批評一頓,并不去追究孩子為什么會哭,難怪現(xiàn)如今很多孩子抱怨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教育孩子不要只重視表面的東西,要去探究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對癥下藥。其實教育孩子并不難,很多困難往往都是沒有找對切入點造成的。
孩子的許多行為常常令父母困惑,有時候,孩子會很高興地笑;而有時候,卻又放聲大哭。有時候,孩子會和小朋友為爭奪一個玩具大打出手;而有時候,孩子卻會獨自一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語地玩著什么……
孩子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孩子的每個行為后面都有和成人不太一樣的原因,抓住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下面就讓我們解開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密碼。
行為一:打人、咬人。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一定是有原因的?赡芩麑π∨笥训陌踩薪⒌貌缓,可能他不想被打擾,還有可能是因為家人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父母要用心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為什么喜歡打人或咬人,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加強孩子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教給他怎么用語言去解決。用愛去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無論何時都是愛他的。孩子感覺被愛包圍著,他會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無論怎樣,家長都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他永遠都是好孩子,不能因為孩子一時行為不對,就認為孩子很壞。
行為二:插話。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并不是孩子故意在別人面前讓父母感到難堪,這是由他的年齡特征引起的。這表明孩子對講話中的部分內(nèi)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心中的疑問或者別人討論的內(nèi)容,他曾經(jīng)聽說過或有點似懂非懂,急于想表現(xiàn)自己,講一講自己的看法,還有可能表示孩子獨自玩;颡氉試L試著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難。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要注意處理方式,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導。
行為三:說謊。在大多數(shù)父母的眼中,“說謊就是小偷兒的開始。”因此對說謊的孩子嚴加責備。實際上兒童根本不懂說謊和小偷兒究竟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對孩子來說,與其說不懂,還不如說這兩者之間沒有任何聯(lián)系。兒童的大部分謊言來自想象、愿望、游戲和無知,也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無論哪一種都不屬于真正的謊言,更不至于發(fā)展成性質(zhì)惡劣的偷竊行為。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這一點,就談不上正確的處理辦法。我們應該認清隱藏在謊話背后的兒童心理,采取與其心理狀態(tài)相符的辦法解決。
行為四:忌妒。孩子的忌妒,是對小伙伴中智力、名譽、地位、成就或者其他條件比自己優(yōu)越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一般來說,對孩子的忌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導,便可以化壓力為動力,激發(fā)孩子發(fā)奮上進,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就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對于忌妒的孩子,家長應采取心理疏通并輔之以思想教育來消除。
行為五:哭。哭的行為是一種結(jié)果,凡是“果”必有“因”,既然有哭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那孩子的心里一定有某種感情在活動。把著眼點放在這一方面,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比如,孩子哭有時是因為感到傷心委屈,有時是因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覺到痛或熱而哭泣。特別是對于愛哭的孩子,基本上是由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同情等依賴心理所致。當孩子哭的時候,不要只說:“別哭了。”首先應該關心的是孩子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等等,只是勸孩子停止哭泣,而不解決他內(nèi)心的感情問題,是止不住哭的。
行為六:重復。很多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重復看同一部動畫片或圖畫書,這種現(xiàn)象并沒有什么不正常的,一般也不會有什么害處。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性的原因。喜歡重復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正是這些孩子喜歡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歡重復的個性的一種體現(xiàn)。二是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原因。由于孩子的認識能力、想象能力和記憶力的發(fā)展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像成人一樣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大量的信息,他們往往需要重復幾次才能理解。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心理水平的發(fā)展,重復現(xiàn)象也會逐漸消失。如果孩子的重復程度非常嚴重,家長可以進行適當?shù)囊龑А?/p>
行為七:撒嬌。孩子都很愛撒嬌,生病、身體不舒服時,容易撒嬌;午飯后和晚上睡覺前會撒嬌;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由于不熟悉環(huán)境而感到不開心時也會撒嬌。這些撒嬌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是親子情感交流的一種形式,父母都應予以理解,并給予安撫。但是對那些稍微有點不順心就故意發(fā)脾氣撒嬌的孩子,父母就不能聽之任之、百般遷就了,否則會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霸道的性格。
行為八:不合群。有的父母總擔心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在家里,不讓他們接觸同齡孩子,漸漸地孩子就會表現(xiàn)得特別怕生,不敢和同齡人接觸;或者脾氣不好,同齡人不喜歡和他玩;或者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顯得“不合群”。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盡量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過問太多,甚至孩子們爭吵,哭鬧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讓孩子同各種類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鄰居親戚家的孩子,使他們可以廣交朋友。
行為九:摸生殖器。孩子摸生殖器并不是見不得人的骯臟行為,而是他們對“性”的一種朦朧的探索,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理論上講,七八個月時,孩子的小手就可以偶爾摸到自己的生殖器,不過這時,和摸到眼睛、耳朵一樣,他完全是無意識的探索。這種探索慢慢的開始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逐漸增多,但他們只產(chǎn)生感官上的愉悅反應,仍然不受性欲和性幻想的驅(qū)使。不過,摸生殖器的行為也不值得鼓勵,家長有責任引導孩子選擇恰當?shù)姆绞健S绕涫侨绻⒆油嫔称餍纬闪肆晳T,已經(jīng)影響到日;顒樱筒辉偈切∈乱粯读,家長必須采取恰當?shù)姆绞綆椭⒆颖M早糾正。
行為十:執(zhí)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們大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一向聽話的小寶寶逐漸變得執(zhí)拗起來,不太聽話了;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帶有一種故意性。家長們?yōu)榇舜髠X筋,連打帶罵,但收效甚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出現(xiàn)了副作用。那么運用哪種行為規(guī)范、采取何種溝通方式,才能處理好此類問題呢?對此,需要認識孩子執(zhí)拗的原因。孩子的執(zhí)拗、違抗,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在它的背后隱藏著擔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因此,當孩子執(zhí)拗不聽話時,父母應認清原因,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使其明白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