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所有的爸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寶寶地嘴角總有奶漬,但這是溢奶還是吐奶呢?媽媽們仔細區(qū)別過嗎?今天就說說吐奶和溢奶的區(qū)別,以及遇到各種情況媽媽們應該怎么應對。吐奶和溢奶是兩種常見現象,對孩子的發(fā)育有一定的影響。吐奶一般是因為新生兒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食管、胃、幽門等消化道不通暢,或者功能障礙(如賁門失弛緩、幽門痙攣等),當胃強烈蠕動時,胃中的奶從食道返流,由口中吐出,形成吐奶。吐奶時,奶水強有力地從嘴巴吐出,甚至呈噴射狀。溢奶是指給嬰兒喂奶后,無壓力、無噴射性地從口邊溢出或吐出少許奶汁,面色無改變,且吐后不啼哭,主要跟嬰幼兒胃的生理特點有關,嬰幼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食道末端的括約肌發(fā)育還不成熟,如果遇上喂養(yǎng)不當,如喂食量過度、喂養(yǎng)姿勢不當、喂奶后過早翻動以及逗樂等就會產生溢奶。新生兒處于發(fā)育時期,對營養(yǎng)的需求很大,因此做好預防工作,為孩子的發(fā)育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是是媽媽必須做的工作。
如果寶寶在吐奶后出現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fā)燒、肚子脹等現象,則可能是生病了,應該看醫(yī)生。以下是需要看醫(yī)生的情況:
持續(xù)嘔吐、小便量減少。
寶寶體重明顯下降,或是長期體重不增加。
吐出來的奶汁是綠色的,可能是含有膽汁。
肚子疼痛、總是哼哼唧唧的或者經常大哭。
吐奶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每次吃奶后都會噴水似的吐奶。
樣子發(fā)呆、呼喚沒有反應;發(fā)生痙攣等。
怎么做能減少嬰兒吐奶呢?
吃奶后適當的側臥:吃奶后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這樣很容易造成寶寶吐奶,平躺的時候吐奶,奶水很容易從鼻子里出來,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幫寶寶清理鼻腔,很容易造成寶寶呼吸不了,造成危險的事情發(fā)生。新生兒吃完奶后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后再改為仰臥。
快速處理溢出食物: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免得阻礙呼吸。此時,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備不時之需。
拍打背部:如果發(fā)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吐奶后,喂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喂奶次數也可以適當調節(jié)。這樣,寶寶能夠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寶寶腸胃適應了就不會再吐奶。注意在寶寶持續(xù)嘔吐期間,只能給寶寶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