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吹竭@類有趣的現(xiàn)象:兩個孩子搭積木,一個搭得又快又好,一個搭得又慢又差,搭得差的孩子雖經努力,還趕不上搭得好的,便會把別人的成果一搗了之,或把別的孩子推倒,讓大家都玩不起來。這種行為便是幼兒嫉妒心理的表現(xiàn)之一。孩子約在1歲3個月后就會從痛苦情緒中分化出嫉妒來。
幼兒嫉妒心理產生后,往往容易把怨氣指向別人,或想方設法攻擊對方,或千方百計地把“跑”在前面的人拉下來,使之與自己“同步”,或落在自己的后面。同時,過分頻發(fā)嫉妒也會使孩子的性格漸漸變得古怪起來。如,抑郁多疑、神經過敏,執(zhí)拗淺薄、自暴自棄、推卸責任等。父母要注意對孩子的嫉妒心理及時疏導。
(1)減輕幼兒的嫉妒。父母除了指導孩子正確地認識和評價別人以外,更重要的是盡量避免易使幼兒產生嫉妒心理的環(huán)境刺激。
(2)設法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面轉化。這主要靠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激發(fā)孩子的競爭意識和自強信念,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精神。關鍵要抓住兩個方面:一是要抓住對嫉妒對象“成功”原因的分析。幫助幼兒弄清別的小朋友是如何獲得“成功”的,是怎樣“奮發(fā)努力”的,以使孩子改變只從結果進行比較的低層次、簡單的思維。二是要指導幼兒進行自我分析。幫助孩子攏出自身的弱點和“趕超”別的小朋友的優(yōu)勢和途徑,避免自棄、自悲、攻擊、執(zhí)拗等不良心理的侵擾。
(3)幫助幼兒擺脫傷害性情感的困擾,保持愉悅舒暢的心態(tài),促進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這是疏導的主要任務。需從多方面努力:一是要注意對孩子進行精神鼓勵,如:他搭的小房子是不錯,不過,你會拍球,拍得也很好。在孩子妒火中燒時,父母不能火上澆油,如罵孩子“無能”、“沒出息”等。二是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情感暗示。父母可用鼓勵的目光進行情感暗示。三是要轉移幼兒的注意方向,使孩子用另一種情感沖淡或代替嫉妒心。如講講故事,帶孩子出去走一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