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到了今天,很多自閉癥孩子的家長在奔走多家醫(yī)院以后,也難以得到一個確切的診斷。“一般醫(yī)生都會讓你做一個評估表格,然后計算分數(shù),但我們?nèi)プ隽艘院,每家的診斷結(jié)果都不一樣啊。”一位5歲女孩的媽媽,到現(xiàn)在還沒有得到一個確切的診斷。
從技術(shù)上講,目前國際通用的診斷手段,存在不少問題。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教授金星明提供了一個數(shù)據(jù),美國2007年的一份報告,調(diào)查了近8萬名 3-17歲的兒童青少年,他們中有近40%過去被診斷為自閉癥的兒童,后來又被診斷不是自閉癥。金星明教授提出:年幼兒童的診斷正確率究竟如何?
中國自閉癥診斷的所有工具,都來自國外。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周念麗教授在論壇演講中提出:看看這些大串的英文字母就知道,國內(nèi)所有的診斷手段幾乎都照搬國外,但這些工具是否能夠準確地診斷病情?她認為,國內(nèi)急待開發(fā)適合中國人的診斷工具,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周念麗講了一個故事,她曾經(jīng)在北京一家自閉癥教育機構(gòu)碰到一個孩子,一開始這個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癥,孩子父親聽到消息以后“人間蒸發(fā)”,離開了這個家,但過了一段時間,孩子通過其他診斷,被認為并非自閉癥。她提醒,這樣的悲劇不應(yīng)該一次次上演。
盡管自閉癥目前無法治愈,但如果自閉癥患者越早得到診斷和干預(yù),預(yù)后的情況會越好。但是,國內(nèi)還沒有建立早期篩查系統(tǒng),很多患兒因為發(fā)現(xiàn)晚、確診晚,耽誤了最寶貴的訓練時間。“對于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早期發(fā)現(xiàn)、干預(yù)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自閉癥兒童早期篩查、診斷、干預(yù)的工作體系尚未建立,評估工具的研究不足,篩查隊伍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轉(zhuǎn)介,導致多數(shù)自閉癥兒童得不到早期干預(yù)。” 沈敏說。
自閉癥不能等同于智力障礙,并不是所有自閉癥患者都有智力障礙,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有一定的智力水平,甚至對某一個技能特別擅長,這樣的情況被叫做“孤島能力”。楊曉燕回憶說,她的孩子在2歲之前就會加減乘除,計算能力遠遠超過普通小朋友。正因如此,一些自閉癥孩子在被診斷之前,甚至被視為“天才”,在缺少早期篩查,而家長又缺少專業(yè)知識的情況下,患兒的病情被忽視。
渴望尊重和輔助
“這孩子怎么回事。!你們家長怎么不好好管管?!”每一個自閉癥孩子的家庭,都沒少聽過這類責備。擁有一個自閉癥孩子,對于任何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而社會的不解、冷漠和歧視,更讓這樣的家庭倍感傷心。
與智障、肢體殘疾不同的是,自閉癥患者外貌沒有明顯的特征,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們安靜、沉默,看上去跟普通人沒有兩樣。正因為如此,當自閉癥患者有異常舉動的時候,缺少了解的人給予的反應(yīng),往往是責備。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抱著他出門,旁邊站了一位長頭發(fā)的女士。我的孩子一把抓住別人的辮子不肯放手,我正要回頭解釋,對方就給了我孩子一個耳光。”張敏燕的兒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19歲,這事發(fā)生在十多年前,但到現(xiàn)在,情況也好不了多少。 “如果一個孩子行為奇怪,大家應(yīng)該想一想他有可能是自閉癥。”
公眾對自閉癥缺少了解,醫(yī)療界對自閉癥的認識也并不普及。自閉癥孩子母親薛麗冰說,她曾帶兒子去醫(yī)院打針,孩子不肯打,犟著又哭又鬧。護士很不耐煩,責問道:“這個孩子怎么搞的,這么大了還不聽話,你們家長怎么慣成這樣?”薛麗冰說,家長一般不會把孩子慣成這樣的,遇到這種情況,大家都應(yīng)該懷疑一下這個孩子是有病的,他不是健康人。
另一位母親吳艷哲說,她常常帶著已經(jīng)21歲的兒子去超市,希望兒子能夠?qū)W會日常生活的能力。在她家附近的一家超市里,一名明知孩子患有自閉癥的保安,會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把她的孩子驅(qū)趕出超市。
電影《海洋天堂》的上映,讓自閉癥患者家庭,看到了一點希望。“臺灣自閉癥總會”是一個由自閉癥家長組成的民間團體,這個團體的理事長潘兆萍在論壇上說,內(nèi)地的《海洋天堂》拍得很好,最近正在臺灣公映。“我前天剛給官員送了5張電影票,請他們?nèi)タ础逗Q筇焯谩罚屗麄兞私庖幌伦蚤]癥究竟是怎么回事。”
公眾的理解還不能解決自閉癥患者家庭實際的困難。根據(jù)周念麗教授的研究,自閉癥患兒家庭一年承受和支付的社會成本為6萬元。這其中包括醫(yī)學診斷費用、醫(yī)學干預(yù)費用、語言治療費用、心理干預(yù)費用、自閉癥機構(gòu)學費等等,其中“照顧成本”是指在自閉癥患兒家庭中,父母雙方一般都會為了照顧孩子,犧牲自己的事業(yè)和原有的收入,比如一方選擇下崗,或者縮短工作時間,做兼職工作等等。這樣的情況幾乎出現(xiàn)在每一個自閉癥患者家庭,因為自閉癥患者往往缺少危險意識,如果沒有全天候的照顧,時常會發(fā)生意外。
關(guān)注自閉癥家長
每一個自閉癥孩子的父母,都見過“地獄”的樣子,那是一種無邊的黑暗,身陷其中的人被一種未知的恐懼包圍,這恐懼一口一口蠶食著希望。張敏燕的兒子1992年出生,她是中國第一代自閉癥患者媽媽,盡管已經(jīng)過去16年,但兒子被診斷時的絕望感,還清晰可知。“我以前是下棋的,他爸爸是踢足球的,兒子剛出生時,我們經(jīng)常討論說,我教兒子下棋,你教兒子踢球。”跟天下所有父母一樣,張敏燕對兒子充滿無限的期待,憧憬著幸福的未來。當兒子被確診,所有的希望換成了絕望,生命陷入無底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