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告訴你:側切一般是為了讓胎兒順利娩出。在生產過程中,如果胎兒較大,胎頭位置不正,加上宮縮乏力,胎頭娩出困難或者初產婦會陰彈性差或有炎癥、水腫等情況,估計胎頭娩出時很可能會發(fā)生較嚴重的會陰裂傷或胎兒窒息等情況時,醫(yī)生會采取側切手段以便盡快結束分娩,確保母嬰平安。
※編輯告訴你:短暫、多次用力或許更有效。
也許醫(yī)生會建議你比較長時間地憋氣和用力,而有很多媽媽表示,跟隨自己的節(jié)奏,短暫、多次地用力對她們更有效。研究也表明,這種方法不會讓媽媽太疲勞,而且還可以保證血液中的氧氣含量穩(wěn)定。
7月22日 8:37 仔仔降生
接下來的過程就很快了,我似乎沒怎么用力,就覺得護士長在我下面倒騰了一下,一大塊熱熱的物體從我體內分離,接著就聽到“哇哇”的哭聲(哎,怎么和電視劇一樣)。我睜開朦朧的雙眼,就看到仔仔倒著被拎了起來,身上覆蓋著白白的一層膜。呼呼,縱欲——終于算是出來了,原本朦朧的意識瞬間清醒了,巨大的喜悅襲擊了我,可惜我沒力氣笑,可是我心里笑得真是開心,終于解脫拉。
我虛弱地躺在床上,想著接下來就可以回病房了吧。“哎喲,胎盤都沒有力氣生理,我?guī)湍阃绞謩冸x吧。”怎么胎盤還要生的嗎?護士長又倒騰了一下,拎出來一個紅白黑相間的東西,莫非這個就是胎盤?怎么和豬內臟一樣。她裝到一個塑料袋里,旁邊就有人接走了。
7月22日 縫針 生完后最艱難的一場戰(zhàn)役
這下算是完了吧?Oh no,還有痛的時候呢,鄰床的產婦一直在號叫,我原以為她是正在生,可一留意,她已經生完了呢,在——縫針?“我不要縫針了,太痛了!”“不行啊,不縫針下面愈合不好的。”
我已經沒有力氣回答了,生仔仔的時候我可是沒哭的,因為痛到極致沒有淚水,縫針的時候,實在忍不住了,淚水亂飆哦。
縫完針,仔仔在不久后就被送過來,放在我產床邊的一個小床上。我凝視著他,感慨萬千,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么來到世界上的吧。他躺在小床上,微微扭動一下,發(fā)出細細的哭聲。
※是否存在縫針線過敏的問題?
專家答:目前,我們用來給傷口縫合的線已經不是羊腸線,而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線,但最近幾年在使用過程中也會有個別人吸收不良,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如果有這樣癥狀發(fā)生,建議去醫(yī)院咨詢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