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媽媽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寶寶生病時喂藥。
吃的還沒吐得多,往往還惹得孩子哭鬧不止。
其實,寶寶不愛吃藥是個連鎖反應,寶媽要從選藥、喂藥方法、喂藥技巧、心理安撫入手,做好每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寶寶更好地接納吃藥這件事。
一、給寶寶吃藥的第一步,是選擇合適的劑型。
現在的兒科口服藥分為:顆粒劑、滴劑、糖漿劑、口服液、片劑、膠囊劑等。
糖漿劑口味很甜,一般是父母的首選。
但其實對于1歲以下嬰兒,滴劑更加適合,因為劑量容易掌握而且服用方便。
二、用藥時間和量也是有講究的。
還在吃奶的寶寶的服藥時間因藥物不同而異。
比如,需要飯前服用的藥物,應在喂奶前半小時到一小時給寶寶服用;
需要飯后服用的藥物,應在喂奶后半小時給寶寶服用。
給寶寶服用液體藥物前,媽媽要先把藥物搖勻,再用量杯分量。
分量時,視線與刻度保持水平,確保用藥量準確。媽媽可以用滴管或小勺喂給寶寶。
滴管入口,要確保足夠深度,以免寶寶吐出藥物。
固體藥物的服用,應該按照醫(yī)囑的用量,用水溶解攪拌成泥狀,讓寶寶能夠一口喝完。
殘留藥物可以加適量水,讓寶寶喝掉。
三、錯誤喂藥方法很危險
藥物準備好了,時間也正合適。
可問題又來了!寶寶不配合,怎么辦?
有的家長,就把藥物和寶寶喜歡愛吃的東西混合到一起,喂給寶寶吃。
不過,這看似很“合理”的方式,卻不被醫(yī)生建議。因為,這會造成,寶寶因討厭藥味而討厭該種食物。
更不要把藥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為,二者混合后,可能出現凝結現象或者降低藥物療效。
另外,不同的藥物盡量不要混在一起給寶寶服用,以免因藥物相互作用導致藥效下降或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由于服藥時寶寶不配合,有些家長為了讓寶寶吃藥而“不擇手段”,比如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喂藥。
這是非常危險的。寶寶將藥吸入氣管中,輕則引起吸入性肺炎,重則阻塞呼吸道。
還有些家長會趁寶寶熟睡時喂藥。這可能會突然刺激寶寶咽喉,引起喉痙攣而導致窒息。另外,用飲料代替溫開水也是不可取的。
果汁中含有的酸性物質可能會使藥物提前分解,不利于胃腸的吸收。
四、我們該怎么讓寶寶配合吃藥嗎?
讓小寶寶配合吃藥,用藥姿勢很重要。給寶寶喂藥的正確姿勢是:將寶寶抱在懷里,使寶寶頭抬高。
左胳膊支撐穩(wěn)定寶寶的頭部,右手喂藥,等寶寶將藥物吞下去后,再繼續(xù)喂。
給寶寶服用一些很苦的藥物時,媽媽可以把藥喂入寶寶臉頰與臼齒間,以免藥液與舌面上的味蕾接觸。這樣可以減少苦味感覺。
當年齡大一些寶寶認出藥物,拒絕服用時,爸爸媽媽應該給寶寶說明藥物的作用以及不吃藥會導致的嚴重后果。
用肯定的語言鼓勵孩子服藥,比如,你真勇敢,比爸爸媽媽都厲害等,盡量避免命令、否定的詞語。
這樣可以減輕孩子的抗拒情緒,消除寶寶的恐懼和焦慮,配合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