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認識米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
2、讓幼兒知道米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裝有米的無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組1個;每組1張16開或8開紙。
活動組織:
1、讓幼兒搖動桌上的瓶子,以引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用語參考:“小朋友,你們輪流搖桌子上的瓶子,聽聽有沒有聲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個搖過了要給另一個,不要爭。”
2、引發(fā)幼兒猜想瓶中的東西是什么。
教師用語參考:“剛才每個小朋友都搖過了,那你們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導幼觀察米,說出米的特征。
教師用語參考:“剛才有的小朋友說瓶子里是米,好,現(xiàn)在我們把瓶子蓋開開,把瓶子里的東西倒在紙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東西,它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可以一邊看一邊講給旁邊的小朋友聽。”“誰愿意告訴大家米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樣子的?”“好,剛才許多小朋友都說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長,有點圓,捏在手里硬硬的像個睡著的小娃娃。”
4、引導幼兒說出米的好處。
教師用語參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嗎?”“對了,米可以做成飯,可以讓小朋友吃飽,長身體,米是糧食。”“好,大家把米撿到瓶子里去,我們一起把它送到廚房的阿姨把它們做成飯。要小心點,千萬別弄到地上,這是農(nóng)民叔叔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一會吃飯時也要小心,不要灑到地上,要愛惜糧食。”
活動二:白米飯
活動目標:
1、知道兒歌的名稱,學會念兒歌,并樂意朗誦。
2、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懂得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農(nóng)民種糧勞動的幻燈片,幻燈機。
活動組織:
1、放映幻燈片,讓幼兒了解農(nóng)民種糧的辛苦過程。
教師用語參考:“我們每天吃的噴噴香的米飯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nóng)民伯伯要插秧、澆水、施肥、除蟲、除草、收割、脫粒,然后食堂里的炊事員叔叔、阿姨做成白米飯。白米飯來的真不容易。我們要愛惜白米飯,一粒都不能浪費。
老師來念首《白米飯》兒歌。
2、教師誦兒歌一遍,并提問。
教師用語參考:“兒歌的名稱?兒歌講了什么?”
教師朗誦兒歌第二遍,并根據(jù)兒歌內(nèi)容依次提問。
教師用語參考:“白米飯怎么樣?誰種的糧?我們要怎樣做?”
3、幼兒朗誦兒歌。
教師用語參考:“我們來朗誦兒歌《白米飯》。”
附兒歌:白米飯
白米飯,噴噴香,農(nóng)民伯伯種的糧。我們愛惜白米飯,浪費一粒不應當。
活動三:小廚師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鼓勵幼兒樂意參加手工活動。
2、幼兒與他人分享食品及良好的用餐衛(wèi)生習慣。
活動準備:米粉若干,面盆1只,干凈的小碟子若干個,牙簽一人1根。各式糕點模子。
活動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