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幾種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發(fā)展比較、觀察能力。
2.學(xué)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積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活動過程:
。ㄒ唬┮郧榫皩(dǎo)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過節(jié),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幼兒集體討論。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身邊的小朋友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3.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結(jié):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
。ǘ┮龑(dǎo)幼兒探索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且記錄結(jié)果。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等一下,小朋友們在能浮起來的物品后"√"。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并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集中記錄結(jié)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后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dǎo)。
4.集中分享探究結(jié)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才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幼兒討論。
。3)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jié):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ㄈ┮龑(dǎo)幼兒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并在記錄單上記錄。
(2)鼓勵幼兒分組探究如何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并且將實驗結(jié)果記錄下來。
(3)師:你剛才是怎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大記錄表中進行記錄。)
。4)師:有的小朋友是將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當小船。
。5)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借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個別幼兒回答)
。6)師:小朋友說我們游泳時用游泳圈,人就不會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剛才我們請能浮的物品幫助,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現(xiàn)在再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我們怎樣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幫助,讓這些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呢?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dǎo)幼兒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體。
師:請小朋友們試一試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比如把瓶子里的東西倒掉。
(3)引導(dǎo)幼兒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如:將一團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狀。
師:請小朋友們在試一試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比如將一團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狀。
。4)集中分享實驗結(jié)果,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發(fā)現(xiàn)。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回答)
(5)師小結(jié):剛才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我們知道了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能讓物體浮起來。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戲,想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讓浮上來的東西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