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淋巴結腫大 此期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主要是淺表淋巴結腫大。發(fā)生的部位多見于頭頸部、腋窩、腹股溝、頸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結、頜下淋巴結等。
B.全身癥狀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適,肌肉疼痛等癥狀。
C、各種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癥狀外,患者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特殊性或復發(fā)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復感染會加速病情的發(fā)展,使疾病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
(4). 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學者稱其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此期具有三個基本特點:
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
發(fā)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性感染。
發(fā)生各種惡性腫瘤。
艾滋病的終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潰,病人出現(xiàn)各種嚴重的綜合病癥,直至死亡。
確診艾滋病不能光靠臨床表現(xiàn),最重要的根據(jù)是檢查者的血液檢測是否為陽性結果,所以懷疑自身感染HIV后應當及時到當?shù)氐男l(wèi)生檢疫部門做檢查,千萬不要自己亂下診斷。
國際醫(yī)學界至今尚無對付艾滋病的特效療法或疫苗。但醫(yī)學界普遍認為,采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延緩病程進展,延長患者生命。這種療法俗稱“雞尾酒療法”,由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通過聯(lián)合使用3種或3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來治療艾滋病。這種療法可以減少單一用藥產(chǎn)生的抗藥性,最大限度抑制病毒的復制,使被破壞的機體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復。
二、世界艾滋病日介紹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世界艾滋病日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全球衛(wèi)生部大臣關于艾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提出的。
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采納。世界艾滋病日的標志是紅綢帶。 5.png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1988年-2009年)世界艾滋病日自設立以來,每年都有一個明確的宣傳主題。圍繞主題,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其成員國都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1988年"全球共討,征服有期(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主題目的是要求世界各國廣泛開展預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動,使人人都了解艾滋病的嚴重危害和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最大限度地動員社會公眾人人參與預防艾滋病活動,以爭取最后終止艾滋病流行。
1989年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相互關照"(Our Lives,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1990年"婦女和艾滋病"(Women and AIDS)這個主題要求從國家這個高度,引起全世界對婦女這些特殊問題的重視,同時也突出了婦女參與全球與艾滋病作斗活動的必要性。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戰(zhàn)"(Sharing the Challenge)這個主題的目的在于呼吁各國政府都要行動起來承擔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責任。
1992年"預防艾滋病,全社會的責任"(A Community Commitment)這個主題要求以社區(qū)為中心做好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人人都要參與預防艾滋病活動,而不應將此看作僅僅是衛(wèi)生部門和醫(yī)務人員的任務。
1993年"時不我待,行動起來"(Time to Act)1994年""家庭與艾滋病"(AIDS and the Family)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要是每個家庭都能做好預防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艾滋病的流行。
1995年"共享權益,同擔責任"(Shared Right, Shared Responsibilites)在防治艾滋病的斗爭中,提出這個口號是為了要使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人都能分享防治艾滋病的物質和信息資源,有權獲取防治艾滋病的知識,有權得到物質幫助;同時,也有責任承擔相關的義務,把本國的、本機構的物資和信息資源提供給其它國家和機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