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ㄈ┙處熞獮橛變捍罱ū匾“臺階”或“支架”,使他們在較短時間內經(jīng)歷探索過程,幫助幼兒取得成功,體驗其中樂趣,走向成功。
例如:小班幼兒對空間的感知是模糊不清的,掌握空間定向也比較困難,如果讓幼兒通過親身經(jīng)歷體會這些空間方位,讓幼兒用外部動作逐漸內化而引起思維的積極活動,就會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給每個幼兒一個塑料圈讓幼兒在操場上玩“捉迷藏”的游戲,然后教師發(fā)出口令:“小朋友真能干,躲到圈里藏起來。”幼兒很快跳進圈里,這時教師又問:還可以怎樣藏?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如:套在脖子上;背在后背上;抱在胸前等,自然而然地學會里外、前后、上面等方位。當教師說:“小朋友真能干,躲到圓圈下面去。”幼兒被難住了,怎么才能到圈下面去呢?總不能鉆到土里吧?幼兒的小腦袋積極地思考著。這時,只要教師稍加點拔幼兒就會取得成功,教師及時提醒:“圓圈在上面,人才能站在它下面,再想想應該怎么做?”幼兒明白了,他們把圓圈高高地舉起來,高興地說:“我躲到圈下面啦!”幼兒玩得開心,學得主動,不知不覺地掌握了難以理解的空間方位。
。ㄋ模┕膭畈⒅С钟變簩@得的經(jīng)驗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上文提到的“1和許多”的數(shù)學教育活動,當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終于找到正確答案時,應不失時機的向幼兒提出:“生活中如果你1個人遇到許多壞人怎么辦?”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向了將獲得的經(jīng)驗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我們認為,幼兒掌握數(shù)學知識固然重要,然而如何獲取數(shù)學知識對幼兒更為重要。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數(shù)學,將獲取知識的過程作為幼兒學習的內容,由于幼兒全身心地參與,主動地學習,知識的獲得也就成為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