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促進各班加強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并促進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發(fā)展。 2.通過活動,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穿脫衣服、鞋襪、系鞋帶及疊衣服、被子等基本的生活技能,養(yǎng)成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3.邀請部分家長的參與,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能力,在家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4.通過班級之間的比賽,增強孩子的比賽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二、活動形式及時間 1、活動時間: 2016年4月7日(星期四) 上午9:30--11:00(暫定) 2、活動形式:
、俑靼嘟處熃M織孩子在操場集合,大中班各班參賽6人(穿衣庫系鞋帶、疊被子、中班不系鞋帶),每組8人分成3輪進行 。②小班各班2人參加穿脫衣褲和鞋子(不系鞋帶),1輪完成。
三、具體活動安排班級、比賽項目 、參賽幼兒數(shù) 、比賽規(guī)則等安排小班 要求:脫一件衣褲并放好、穿一件要拉拉鏈的開衫及褲子(脫鞋、穿鞋)人數(shù):2名/班 規(guī)則: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3分鐘以內),共8人(小一、小二、小 三、小四)每組1人,取前四名。
中班 要求:脫一件衣并疊放好,穿一條褲子和一件有四個鈕扣的衣 服、穿鞋子和襪子 人數(shù):6名/班 規(guī)則: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共24人(中一、中二、中三、中四), 進行,每組8人、每班2人參賽,取前4名。
大班要求:脫一件衣褲并疊放好,穿上衣、褲子,穿一雙有鞋帶的鞋子、疊被子人數(shù):6名/班規(guī)則: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共24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三輪進行,每組8人、每班2人參賽,取前4名。
四、活動準備1.各年段準備通知書、學習開場律動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我真的很不錯》(由各班教師負責教孩子)。比賽場地由各保育組長安排完成。各年級組比賽材料及用品由保育老師及班主任老師負責安排。
2.在一樓操場上方拉橫幅:橫幅內容為"我能干 我自理"幼兒自理能力競賽,統(tǒng)計表每評委一份。獎狀人手一份,提前打印、蓋章,獎品。
3.場地安排:觀摩幼兒在下面操場,參賽幼兒在上面操場。
4.各班班主任老師提供并上交參賽選手名單.
5.全體教師及幼兒統(tǒng)一穿園服。(幼兒紅色、教師綠色)五、比賽形式與規(guī)則1.頒獎:王桂蓮2.統(tǒng)計員:羅海燕老師,現(xiàn)場統(tǒng)計出各組幼兒競賽獲獎名單。
3.裁判員:向明香老師,負責指揮吹口哨。
4.寫榮譽證書名次:楊秀群老師,負責填寫榮譽證書上的名次。
5.照相:楊群老師負責。
6.分年段進行,每次每班派出2名幼兒參賽,參加比賽的幼兒自己拿好衣褲、鞋子分班成一路縱隊坐在椅子上,聽裁判的口令開始比賽,以完成任務的先后順序每組取前4名為獲獎幼兒。
3.評判要求(1)參賽幼兒衣服穿好后,要求穿得整齊、領子翻平,拉鏈與鈕扣正確、一一對齊。
(2)鞋子左右不穿反,鞋帶要系成蝴蝶結一樣。
。3)疊被子方法:先將被子全部打開,然后找出被子中線對折,再對折,再對折,最后折成方形。
(5)小班、中班、大班都按用時最短為勝。
六、獎項制定(1)每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4名。 (2) 活動結束以后統(tǒng)一頒獎 七、主持人:彭秀萍八、人員安排 各班1位教師帶比賽幼兒到相對應的場地,確定幼兒是否對號入座。幼兒比賽結束后由該教師帶回,換另一批幼兒參賽,要求該教師把比賽材料及用品重新取出放入籃內。 其余幼兒統(tǒng)一坐在小操場當觀眾和啦啦隊。
九、園領導發(fā)言,頒發(fā)獎狀獎品幼兒參賽總數(shù)56人,分成3組上臺領獎,由班主任老師上臺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