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吃過。在家里;在外婆家;阿姨家;飯店;早餐店……
、芤}
A:"每個小朋友都吃過糟羹,看過糟羹,可你知道什么時候咱們?nèi)h的人民都要做糟羹、吃糟羹?"
B:別的地方有沒有糟羹?
C:糟羹是誰發(fā)明的?怎么來的?
二、看PPT,了解糟羹的由來
1、觀看糟羹由來的PPT(明朝戚繼光將軍帶后在臺州抗倭時,有一年正月十四因為沒有飯食就把剩下的糧食、蔬菜放在一起做成糟羹的故事)
2、糟羹是誰想出來的?為什么會有糟羹? 幼:戚繼光
3、臺州人都在什么時候吃糟羹?
4、為什么要在正月十四吃? 幼:為了紀念戚繼光將軍
三、看糟羹燒制流程圖,了解糟羹制作過程
"這么美味的糟羹是怎么燒制出來的呢?"
、僬堄變鹤杂捎懻,說說自己的看法
②觀察圖片,了解燒制的過程:
洗好備用蔬菜--蔬菜切丁--調(diào)米粉糊--熱鍋炒菜丁盛出--燒開水--倒入菜丁--邊倒米糊邊攪伴至沸騰--加調(diào)料
③提示活動中應(yīng)注意的安全事項及衛(wèi)生問題
四在一段歡快的勞動樂曲中,幼兒根據(jù)圖示自制糟羹,老師參與指導(dǎo)
、跍蕚涔ぷ鳎ㄏ词、戴袖套、圍衣等)
、圩杂山Y(jié)伴分組分工進行合作
、芄膭钊w幼兒主動的投入操作活動
五、共享自己燒制的糟羹,體驗勞動成功的快樂
"你們就像一個個都像個稱職的小廚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把咱們自己親手做的糟羹送給其他的小伙伴們嘗一嘗 ,好嗎?"
(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引導(dǎo)幼兒主動把糟羹送給隔壁班的小伙伴和老師品嘗,愿意與他人共享勞動成果。)
活動延伸:
請幼兒通過看食譜、上網(wǎng)、請教家長等多種途徑,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嘗試發(fā)明一種新的羹湯。
主題評述:
現(xiàn)在由于經(jīng)濟條件好了,有很多家庭都會在節(jié)假日期間帶孩子去大城市甚至是異國去旅行,孩子們在行程中增長了見識,這本是件好事,可在沒有家長正確引導(dǎo)的情況下,有些不好的習氣慢慢地在孩子們中間滋生了,孩子們開始相互間攀比誰去的城市多,誰去的地方大,誰見的景物最稀奇……在孩子們的眼里覺得去過大城市是件很驕傲的事,很少有孩子會主動談及自己家鄉(xiāng)的景物、特產(chǎn),我敏銳地覺察到本主題所蘊含著的教育意義。本主題利用三門的本土資源及幼兒愛玩的天性,從一次戶外活動開始,讓孩子們逐步關(guān)注家鄉(xiāng)的美景、小吃、漁文化,孩子們在玩一玩、吃一吃、做一做、看一看中重新認識三門,使他們在家鄉(xiāng)零距離的接觸與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中,實際感受三門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