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目標的層層深入和達成中,我始終在考慮應該如何設計來促成幼兒的發(fā)展,幼兒在活動中要獲得什么。但在活動過程里我對幼兒的啟發(fā)引導以及各要點的銜接上還是不夠自然流暢,問題的提出還需要不斷地推敲和琢磨。
在幼兒的主動學習和我的引導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關系上,還需要很好的把握。這些我要向有經(jīng)驗的同仁們多多學習,向?qū)<依蠋焸兌喽嗳〗?jīng),希望老師們給予批評指導。
專家點評:在幾年前看到《小豬變形記》這個繪本故事時就很喜歡,因為故事既簡單幽默風趣,又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包括我們成年人在內(nèi),在很多時候都是那只想要變形的小豬,我們希望自己能像張三那樣漂亮,像李四那樣聰明,還希望像王五那樣圓滑······看別人的生活總是那樣美滿幸福,看自己的生活卻總是呆板單調(diào),我們可不就是那只小豬嗎?
從心理學意義上講,健全的人格的構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悅納自己。是的,我就是我,無論是漂亮的、丑的,還是聰明的、遲鈍的,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個世上獨一無二的特點和屬于我們自己的快樂生活。這應該是劉老師選擇《小豬變形記》這樣一個故事和孩子們分享的意義所在吧,當然因為故事本身的幽默風趣和貼近孩子的形象,受孩子們歡迎也是自然而然的。
繪本教學因其目標不同,所以會本閱讀方式的選擇也會不同。劉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清晰的分成三個主要的環(huán)節(jié),先是選取繪本前面的經(jīng)典畫面和孩子們觀察討論,然后完整講述故事前半部分,接著揭示故事結局,并討論小豬變形失敗的原因,由此引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體會"做自己最快樂"的人生道理。這樣設計既有助于孩子們理解故事和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又讓孩子們具有很強的參與感,讓故事變成孩子們自己的故事,讓道理不再生硬,而是孩子們自己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