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靈活性即思路靈活機智,能從不同角度和側(cè)面分析考慮問題,不為定勢左右,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思維的靈活性是孩子智商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這是智慧的“滑翔板”。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靈活性訓練呢?下面是九種成功之法:
第一、續(xù)編故事結(jié)局法:講故事時留個尾巴,讓幼兒自己去猜測想象,引起聽故事的興趣。
第二、情景設(shè)疑法:它與第一種有所區(qū)別。前者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所設(shè)懸念只有一種答案;后者不必有完整的故事,答案可有好幾個。如給幼兒講一個故事:一位小朋友,扛著扁擔到田里去幫大人抬菜,半路上看見水渠對面有只小花豬正在瓜田哺瓜。他想去趕,但被一米多寬的小渠檔著,怎么辦?講到這里,讓幼兒幫他想個過渠的辦法。這一懸念能激發(fā)孩子思維的積極性,他們會在特定的情景中想出各種辦法來:扁擔架在渠道上爬過去;脫了鞋子走過去;用扁擔支住渠底,像撐桿跳高那樣躍過去……幼兒面對疑難各抒已見,通過比較,找出最佳答案,受到思維靈活性的訓練。
第三、猜謎法:它是通過謎面所描述的事物特點、性質(zhì),讓幼兒在猜測過程中受到思維靈活性的訓練。猜謎語不僅能夠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而且可以增加幼兒的知識。
第四、看圖改錯法:畫一幅含有錯誤的圖畫,讓幼兒找出錯誤,并改正。這也是訓練幼兒思維靈活性的好辦法。
第五、填充法:就是要求幼兒在給定的某一簡單圖形上(如圓形、三角形等)填畫,使它成為多種不同的圖畫,幼兒邊思索、邊填畫,很有興趣。這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而且對他們擴散性思維也有很大幫助。以圓形為例,幼兒會創(chuàng)作出多種畫面。
第六、連鎖提問法:針對幼兒容易按照某種程式思考問題的毛病,可采用連鎖提問法,如問:“石榴樹上有十個石榴,摘了一個還有幾個?”幼兒回答后,教師接著提問:“石榴樹上有十只小鳥,用彈弓打下一只還有幾只?”習慣用于一種程式想問題的孩子往往會答錯,多次訓練,可以養(yǎng)成孩子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的良好思維方法和習慣。
第七、歸類法:用硬紙片制成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和幾何圖形,如樹木、花草、瓜果、蔬菜、家禽及圓形、三角形等,玩時將圖片雜亂擺開,讓幼兒根據(jù)你的命題,進行歸類訓練。例如:可讓幼兒分別幫助蔬菜、瓜果和幾何圖形站隊,看準又對又快。這樣不但訓練了幼兒思維條理的靈活性,又鍛煉了他們思維的敏捷性。
第八、弈棋法:思維訓練還可以采用對弈的辦法進行。例如動物棋,棋子只有八個,四個白豬,四個黑豬,棋盤是由橫豎四條直線組成的九格方盤。玩的規(guī)則是:只有在一條直線上兩只同樣的小豬,才可以殺死對方緊挨的一只豬。兒童棋雖然很簡單,但卻能使孩子們從一連串的勝利和失誤中,學會瞻前顧后,全面看問題,學會以退為攻與靈活機動處理問題的本領(lǐng)。
第九、見聞匯報法:語言是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此法可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父母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組織幼兒進行見聞匯報,一邊幫助幼兒理清思緒,一邊提供必要的詞語,讓幼兒說出自己的見聞。這樣,幼兒既鍛煉了思維,發(fā)展了語言,又豐富鞏固了知識,真是一舉數(sh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