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應以平等的態(tài)度參與孩子的游戲,跟孩子一起玩,一起樂。游戲的主角是孩子,家長不要包辦代替。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難,家長可以啟發(fā)并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有的家長看見孩子拼圖拼不出來,就親自動手替孩子拼,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家長代替太多了,孩子的能力就會得不到充分的發(fā)展。
。2)家長不要指揮孩子。游戲中,如果家長過多地指揮孩子,會使孩子失去游戲的興趣。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去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引導孩子時,應當用商量的口吻,如“我看這塊積木放在這兒比較好!
。3)當孩子的游戲玩不下去時,家長可以豐富孩子的游戲情趣。玩娃娃家的游戲時,由于4歲多的孩子經驗還不多,只知道拍布娃娃睡覺,這時家長可以用語言提醒他:“你的娃娃餓了沒有?孩子就會想起來,喂娃娃喝水。吃飯。
。4)在游戲中,發(fā)現孩子的壞毛病要及時糾正。如:當孩子玩得很認真,并能想出一些辦法時,家長就要及時表揚;如果孩子不專心,不愛護玩具,東跑跑,西看看,家長就要提醒他。此外,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周圍氣氛,不要把電視機打開,也不能隨便干擾孩子的活動,盡量不讓外界因素分散他的注意力,這對培養(yǎng)孩子專心致志的游戲習慣有好處。
總之,家長只有參與孩子的游戲,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游戲興趣,同時使游戲的內容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