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一位父親幾乎把業(yè)余時間全花在女兒身上。為了女兒,他閱讀數(shù)百冊教育類書籍,拜訪許多教育名家,還寫下長達百萬字的成長筆記,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他的女兒才3歲半,卻已經(jīng)閱讀了逾千冊書籍,看過千部影碟,欣賞了百場各種演出。他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質(zhì)疑他的數(shù)字是在瞎說;有人認為他這是填鴨式的教育;也有人贊賞他對女兒的負責態(tài)度,認為他是一位稱職的好父親。對他的教育模式,你怎么評價?
人造神童不可取
南京一名小學生爽口爽心:讓年僅三歲半的女兒閱讀上千冊書籍,看千部影片,欣賞百種演出,作為父親,希望女兒能夠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他的出發(fā)點很好。但是女兒才三歲半,那些書本上的道理、知識她哪能記得?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么?更何況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玩耍,崇尚自由,她父親的做法就是扼殺了她的個性!束縛了她的自由!孩子就在這種書海里過日子,哪里還有時間放松一下呢?哪里還有時間找別的小朋友玩?這樣一來,她的性格肯定會發(fā)生變化,她的內(nèi)心說不定會很孤獨呢。這種“人造神童”將來一定會成為大才女嗎?
特殊教育很有必要
南京金肯學院華洋:不同的教育方式適合不同的孩子,他的教育方式對他的孩子有效果,他的孩子愿意跟他學,這樣就夠了,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樣,這個父親可能更多地只是針對他的孩子而做出這樣的教育方式,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只能針對某個特殊的個體,不太可能普遍試用,在他的孩子身上能取得好的效果未必在其他孩子的身上也會有同樣的作用。
這個父親在孩子只有3歲半的情況下就這樣大膽的嘗試如此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實在令人佩服,對于孩子的教育很少有家長能在孩子這么小的時候就開始實施,在中國對于孩子的教育,大多數(shù)家長是完全交給了學校、老師,于是就出現(xiàn)了好學校搶著進,差學校無人理的情況。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很多時候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老師不能照顧好每個學生,而這個父親的教育方式則是完全針對自己的孩子,我覺得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我想父子之間的關(guān)系也一定會更加親密。教育的過程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不論是對于這個父親或是他的孩子,我想都會有好處的。我會繼續(xù)關(guān)注這個孩子的成長,現(xiàn)在說這個教育的成功與否為時尚早。
填鴨式教育何時了
網(wǎng)友壞蛋阿四:一方面是教育界的墮落,一方面是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思想作祟,一個“偉大”的父親終于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事。誠然,此父親教育女兒的精神可嘉,但這樣的教育方式畢竟一廂情愿,明顯缺乏互動性。
一方面是社會各界都在呼吁為學生減負,一方面3歲半的孩子已經(jīng)被灌輸了逾千冊書籍、千部影碟、百場各種演出。不錯,父親是負責的好父親,為了女兒的教育傾注了所有的心血。但這樣的教育總讓人覺得畸形了,有拔苗助長之嫌。好比現(xiàn)代父母們對待獨生子女,心態(tài)失衡下的愛之切,深愛反而變成了溺愛。
張潮有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以3歲半孩子的閱歷要去理解她父親灌輸給她的那些知識,應該是勉為其難的。此父親應該是飽讀詩書之人,應該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的。若是鬼迷心竅,硬是要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東西交給下一代去完成,不給孩子一些自然的天性,倘若孩子能順利成長,那也只不過是溫室里的植物罷了。
拔苗助長使不得
蘇州讀者周素娥:貝多芬的父親常常迫使貝多芬練琴,一練就是長長的幾個小時,彈得不理想就施以家庭暴力,讓小貝多芬感到痛苦不堪。這也大概是形成他暴躁脾氣的原因,而因為他的沖動性格,一輩子得罪人無數(shù),家庭生活也不如人意。
現(xiàn)在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往往只看到子女被塑造成天才神童的七色光環(huán),進行拔苗助長,卻忽視了一些天才兒童所表現(xiàn)出來負面的問題。深圳的姜先生,他的女兒才三歲半,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小女童已經(jīng)閱讀了超過千冊書籍,看過了上千張影碟,并且這么小的孩子已經(jīng)欣賞過了近百場演出。這實在是一組恐怖的數(shù)據(jù),即便是對于普通成年人,兩三年間看這么多書籍,電影,參觀演出,也是相當了不起的,非只付出智力,沒有一定的體力絕對完不成。
幼童教育應根據(jù)幼孩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以游戲為主,循序漸進,過早地讓孩子學習文化,結(jié)果極可能是適得其反的。國內(nèi)外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表明,對于3-5歲的幼兒,過早讓其讀書識字,早期智力可能屬于中上水平,越往后越下降。如果不照顧到孩子的學習興趣,會使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心理,對以后的人生極其不利。
即便是姜先生真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yǎng)出了神童,一個是學習得痛苦不堪的女兒,一個是健康快樂成長的女兒,你會選哪個?
是誰在走火入魔
南京讀者紅毅:逾千冊書籍,千部影碟,百場演出,誰能把這幾個數(shù)字加到一個三歲半的幼兒身上?就算是成人,這個目標也不是輕而易舉能達到的,何況是剛剛夠上幼兒園小班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