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形成對比的燒燙傷隨年齡增長卻有上升趨勢,值得警惕!1-4歲是發(fā)生燒燙傷的好發(fā)年齡段。大多數(shù)孩子在從事娛樂活動;休息或進食是孩子發(fā)生燒燙傷時從事的第二位活動。兒童意外傷害的受傷的程度大多為輕微傷,占總體的94%。但是,燒燙傷引起的中度受傷率為11.7%。
意外燙傷如此頻發(fā)為家庭安全敲響警鐘,家長和兒童只要有必要的防范意識,意外傷害就完全可以避免!在我國,可預防的意外傷害是造成意外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事實證明,通過加強兒童安全知識教育和社會宣傳,動員全社會來共同關注兒童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能夠降低兒童意外傷害的發(fā)生率。
如何預防兒童意外燙傷
廚房
家中暖瓶、飲水器放在孩子不易碰到之處;在廚房做飯菜時,人不離開或關上門,以防止孩子的突然闖入;點火用具,如打火機,火柴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處;煤氣不用時關掉總開關,以防孩子模仿點火;從微波爐中取出食物時,孩子不在周圍或廚房;電飯煲等熱容器當盛有熱的食物時不放在地上和低處;電器插座放置高處或加蓋,使孩子不易碰到。
衛(wèi)生間
不要將幼兒單獨留在衛(wèi)生間;在澡盆里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冷水和熱水,大人要用手先試后,再給幼兒用;給嬰兒洗澡時,考慮到嬰兒體溫與大人手掌溫度有很大差異,嬰兒比成人怕熱,對寒冷的耐受性好,水溫要在38度左右;冬天給孩子洗澡時,若放置取暖器,一定要注意安全。
客廳
點火器具(如:打火機,火柴)要鎖在抽屜中;電取暖器要遠離孩子,或加圍欄;電器插座放置高處或加蓋,使孩子不易碰到;電動玩具在給幼兒玩時,要檢查其電路和電池的完好。
臥室
不放點火器具;大人不在床上吸煙;電器插座放置高處或加蓋,使孩子不易碰到。
暑假應重點防范的7大傷害
我國,意外傷害死亡已是兒童死亡的第一原因。據(jù)上海市一份兒童意外傷害死亡調(diào)查顯示:兒童意外傷害死亡占該年齡段總死亡的37.9%,男女死亡比例為1.52:1。常見意外傷害的主要因素有意外跌落、車禍、氣管或食道異物、中毒、溺水、燒(燙)傷、暴力等七大類。
△意外跌落多見于幼兒期兒童。幼兒由于對危險的識別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夠,因此意外發(fā)生率非常高,且后果很嚴重,如從高層陽臺墜落等,所以應格外注意保護。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兒童常喜歡嬉戲、打鬧、攀爬而跌落致傷筋動骨。
△車禍多見于學齡兒童。主要由于缺乏經(jīng)驗,未察覺到危險,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和青少年的冒險行為所致。
△氣管或食道異物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系經(jīng)口誤吸誤食外界物質(zhì)而致病。常見氣管異物有花生、瓜子、豆類等植物性異物。食道異物有雞鴨等動物性骨頭以及金屬異物如影幣、鐵釘?shù)取F湓蚴怯捎谛貉例X發(fā)育不完善,喉的防御反射不健全等易將異物誤吸誤食。另外進食時哭鬧或嬉笑后深吸氣極易將異物吸入氣道致窒息。
△中毒小兒中毒多發(fā)生在學齡前期,由于年幼無知,缺乏生活經(jīng)驗,不能辨別有毒或無毒。最多見的中毒方式是誤食有毒物質(zhì),如被農(nóng)藥污染的食品,誤把藥品或化學品(酒精、汽油、清潔劑)等當飲料喝,其次是接觸中毒、吸入有毒氣體、咬傷中毒等等。
△溺水是夏秋小兒常見的意外事故。多由于小兒到江河湖海及池塘邊戲水玩耍,不慎落水窒息所致。因此加強對小兒的看護管理是預防溺水的根本措施。
△燒(燙)傷即高溫物質(zhì)對皮膚造成的損傷,包括熱液、火焰、熱金屬等,少數(shù)為酸、堿性化學物質(zhì)和電接觸傷。多由于小兒活動范圍大,好奇心強,但又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有關知識而致燒(燙)傷。常見有熱開水、熱茶、熱湯燙傷等。
△暴力(包括虐待、自殺、他殺)等指一種威脅或身體力量對某人或一群人造成傷害或死亡。預防暴力需要個人、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